融合区域文化创新大学生党建的实践路径研究

摘 要:区域文化是地方高校建设和发展的特定历史人文环境,其中蕴含的特色文化元素同样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优质资源。本文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探讨了作为地方高校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发掘和融入区域文化资源,创新党建工作内容、载体和形式、特色凝练方面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区域文化;创新;大学生党建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悄然改变着高等教育的生态环境。科技的巨大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学习方式,使得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现实的挑战。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探索适应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目标,适应大学生生活、学习特点的党支部活动模式、组织工作方式、工作制度与运行机制,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工作实效,是高校党建工作实践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应有之义。区域文化作为高校建设和发展的特定历史人文环境,它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层面影响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定位,对高校校园文化、校园精神、气质内涵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挖掘、传承和创新区域文化资源,探索区域特色文化在地方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对新形势下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区域文化是大学生党建的特定环境和特色资源

对于区域文化的概念界定,从地理学的角度解释是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导致历史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形成了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就是区域文化。[1]除此之外,经济学、社会学的视角下区域文化同样有着不同的理解。社会学认为区域文化应该归属于社区文化范畴,是具有某种相同社会特征(语言、宗教、民族、文化)的聚居社区的每个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及其在物质与意识形态上的具体化。[2]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区域文化作为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产物,由于在特定地域范围中特定经济单元的影响使得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习俗、气质及价值观念特征。总体而言,区域文化是指区域成员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独特性、共享性、发展性、凝聚性、开放性等特征,并形成了自身发展的规律。

高校的历史及发展与地域关系密切。高校在办学历史与发展定位中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的社会功能,这些社会功能的实现首先以其所在区域为特定环境和对象。尤其是地方高校在发展历史、办学定位方面往往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区域文化是风土人情、革命传统、经济发展等元素的长期积淀,是高校所处地域历史智慧的结晶,包含了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丰富内容。它作为社会文化的子系统以其特有的方式作用于高校,对高校的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3]。

区域文化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特定环境和特色资源。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途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全面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新时代下党建工作的战略部署。大学生党建不仅是高校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同时也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4]而高校早已不是独善其身的象牙塔,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根据自身和社会发展需要,挖掘和整合社会各方教育资源早已成为共识,区域文化为大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创新实践机遇。

首先,从大学作用的发挥来看,传承和创新文化发展是大学的职能之一。传承和创新的前提是融入、理解、把握。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彰显区域文化特色是大学社会功能发挥的重要体现。其次,从区域文化的内涵来看,区域文化中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大学生党建的现实土壤,具体的红色革命遗址、文化场馆,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思想道德内涵和价值,为思想建设提供了形象的载体,使得抽象、高大的教育主题在现实中具体化、生动化;第三,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现实要求来看,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和价值理念对于大学生党建创新中的理念、方式、内容等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校地合作共建的双向需求更是党建创新的重要载体。

二、融合区域文化创新大学生党建的实践路径探索

盐城师范学院地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盐阜革命老区。历史沉淀了浓郁的银色海盐文化、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文化、独特的绿色湿地文化和沿海开发战略背景下的蓝色海洋发展文化。作为地方院校,学校立足区域社会发展实际,在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充分挖掘区域文化资源,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践。

第一,因势利导,丰富大学生党建工作内容。以爱国主义传统感染人,以新四军铁军精神办学育人。纵观盐阜历史,这里诞生过南宋爱国丞相陆秀夫、心忧天下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名著《水浒传》的作者元末施耐庵、共和国第四任外交部长乔冠华等历史名人。抗战期间,陈毅、刘少奇、黄克诚等老一輩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新四军在这里重建军部,盐阜儿女与新四军共同铸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铁军精神已经内化为城市之魂。对于学校而言,铁军精神也成为了校园精神的内核。这些富有地域性、代表性与感染力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典型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为思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现实的、生动的支撑,增强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思想性和实效性。

第二,因地制宜,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学校与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海盐博物馆、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盐城好人馆等单位都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共建关系,保证了互动交流的长期性。长期以来,学生通过支部活动、社会实践、参观调研等形式,将现实的区域文化资源转化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

第三,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形式。新常态下把握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脉搏和现实需要,创新具有时代性、针对性的教育形式,提升教育效果,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5]。特定的文化内涵丰富了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形式。以区域文化资源为研究、活动对象的大学生党团组织将学生党支部与学生社团的功能进行整合,创新了组织形式。铁军精神宣讲实践团、新四军研究会、海盐文化研究会等学生组织,跨学院、跨专业整合学生党员资源。一方面学生走出去参与新四军纪念馆、海盐博物馆、市图书馆等文化馆所的志愿讲解服务,开展重走红色革命之旅、寻访红色革命故事、入党宣誓、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另一方面请进来,设立铁军精神大讲堂、行知大讲堂,邀请全国知名抗战史学者、文博专家、抗战亲历者等,以“传承铁军精神、弘扬铁军文化”为主旨,引导学生重温新四军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艰苦卓绝的根据地建设、荡气回肠的革命者人生和浩气长存的不朽精神等方面内容,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革命历史和文化传统,大大提升了党支部活动的凝聚力和感染力。

第四,传承发扬,凝练大学生党建工作特色。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思想解放,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个性张扬、敢于挑战质疑,富有创新意识、注重个人成就,功利性强。[6]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对象和背景有了明显变化,这就要求大学生党建工作要与时俱进,将时代特色和学校特色纳入到党建工作目标体系,凝练大学生党建工作特色,来回应和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学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一方面充分整合区域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激励党员学生在政治理论素养上过硬,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党建工作主动融合地方开放和发展文化特质,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在改革开放、沿海开发的大背景下提升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三、融合区域文化创新大学生党建实践的现实困境与思考

第一,对区域文化的认知度不够。学生党员由于来自不同县市甚至省份,对于地域特色文化的认知、情感、认同有所差异,导致学生党员在党建活动中的参与度、参与面有所差别,势必影响区域文化在党建工作中的整体效用的发挥。

第二,区域文化资源的利用方式趋于传统,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体现不明显。区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内容严肃,形式传统,比如盐阜文化中的红色文化、新四军铁军精神。这跟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突出的特点反差比较明显。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资源的开放,冲淡了学生对区域文化资源的兴趣,加上部分学生把运用文化载体简单等同于形式主义,不去深挖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层面的本质内涵,无法真正触及思想深处,削弱了工作成效。

第三,工作经费制约了对区域文化资源的利用程度。一些纪念馆、革命遗址,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场所虽然免费对大学生群体开放,但如果需要深入调研以及开展互动交流活动,往往需要增加交通、通讯、餐饮等方面的支出,受众面也受限,这无形中增加了利用区域文化资源的成本,客观上制约了党建工作走出校园,深度融入地方社会。

四、结语

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切实提高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任重道远。充分发挥高校所在地域的文化资源优势,将其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和价值意义与党建工作相结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与本校实际相结合,在特色上寻求突破,从实效上下功夫,开创大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值得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28027.htm?fr=aladdin.

[2] 双传学.区域文化刍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6(6):190.

[3] 胡长贵.区域文化视阈下的大学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三峡论坛,2011(4):118.

[4]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2016,12.

[5] 李寿菊.新常态下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研究[J].教育管理, 2017(24):104.

[6] 韩栋.90后大学生特点与教育管理方法探析[J].北方城市学院学报,2010(6):80.

作者简介:刘洋(1979.03- ),男,江苏泰兴人,硕士,盐城师范学院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推荐访问:党建 路径 融合 实践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