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文化外交

【摘要】:二十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家发展和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其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实力与逐渐显露。 “软实力”一词最早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先生在九十年代初创造的一个术语,被创造之后,接下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方面外交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学术和政治领域。 中国政治家意识到处理国际事务的批判力量,开始探索巩固中国软实力的文化作用。 中国有大约五千年的文明,儒家思想终于在经过一系列的考验之后,重新出現,成为中国文化出口的主要因素。影响中国外交的文化途径是什么,以及中国如何通过文化建立自身的軟实力是本文的重点。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政策是在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下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侵略性的霸权文化扩张,而是主张和平共处,其先进性和独特性是有目共睹的。

在中国文化外交的现有模式,孔子学院是一个新秀,它是固定的形式和单纯的文化交流的目的使其成为一个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一座坚固的桥梁,其充分发挥了促进中国和外国之间的友好文化交流的作用。中国政府为了适应各国人民的需要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目的,创造性地开办孔子学院,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简而言之,孔子学院发展的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加强对话和交流不同的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国和外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软实力;儒家思想;中国文化外交

1.前言

近年来,中国提到“软实力”一词已经普遍存在。九十年代初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hn S. Nye)创造的软实力一词在学术和政治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据Nye称,国家行使的权力可分为两大类:硬权力,指军事和经济权力;和软实力,表明通过吸引而不是强制实现目标的能力(Nye,1990)。硬实力一直是外交政策工具的传统形式,但在二十一世纪,一些学者一直在出现软实力。 2003年,中国领导人展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理念,从此,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的全球软实力预测十分重视。

随着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增长,人们普遍认为,通过文化外交培养软实力是非常需要的。文化外交可以被描述为通过文化节,艺术展览和语言培训等方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文化决定概念,概念决定外交。追溯到悠久的历史,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中国及其独特文化永远不会扩张,而相信是为了辩护和倡导“平庸”和互惠尊重的思想。今天,中国坚定地表达了和平发展的决心,把精神遗弃,抛弃了儒家思想,这有助于促进世界的多边合作。

王沪宁强调要强化中国软实力,重点放在文化上,说“如果一个国家有一个令人羡慕的文化和思想体系,其他国家就会倾向于追随它......不用硬实力这是昂贵而不太有效的“(Wang,1993,第91页)。文化权力和政治权力是软实力预测的两个因素,一些学者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它指的是社会各个领域。追溯到秦代,我们可以知道,第一位皇帝已经意识到文化在统治一个国家的决定性作用。为了加强权力集中,特别是加强思想文化统治,这位着名皇帝命令“焚书坑儒”烧书。即使这一措施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也为文化专制创造了先例,可以说是社会上最权威的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文化外交最好被描述为一种行动方式,它们是以思想,价值观,传统和文化或身份其他方面的交流为基础,是加强关系,加强社会文化合作,促进国家利益和超越;文化外交可以由公共部门,私营部门或民间社会实行。通过文化交流,建立相互了解,减少刻板印象,从而更好地沟通和尊重相关文化。

2.中国文化外交中的儒家思想

2.1儒家思想 - 对外关系的和谐

儒家思想里推崇“和谐”思想,其认为宇宙是多样性的统一。差异不等于矛盾,反而是和谐,自然,社会的必要条件,即使事物之间的差异虽会有时导致矛盾,但总体方向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早在春秋时期,各种思想都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其中孔子反对“权力霸权”,倡导“权力平衡”,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思想的外交思想讲究 “厚往薄来”,正是因为如此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思想基础在,才在我国形成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王朝统一”到“和平共处”,再到“和谐世界”,这似乎是数千年来形成酝酿的真理,它以儒家统治为主,唯心主义的路线贯穿历史。

在意识形态上,中华民族主张诚挚,仁慈,睦邻,友好,和谐。孔子说:“和而不同” 。所以,中国以此千年不变的真理为基础,做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政策。五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相互尊重主权,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2.2 “仁义”-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外交理论

“仁”,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在于中国人民的崇高敬意。 “家和万事兴”的和平家庭是一个着名的广泛拥抱的话。这种仁慈虽然以家庭关系为基础,但延伸到友谊,社会关系甚至世界事务。无论是宏武帝和永乐皇帝,都将自己定位为世界一个世界家庭的霸主,在尝试吸引蒙古提交或获得蒙古无辜时,宣布华夷无间。

“义”,是指正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仅有个人利益,还有集体和社会效益。所有人都应该寻求个人和社会的利益。正如两位中国人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顾我们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自己的人太多太多,他们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想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辉煌而努力奋斗终身。

总而言之,受到儒家思想很大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侵略性的霸权文化扩张;中国的历史不可以通过西方信仰来看待。相反,中国愿意和平参与敌对挑衅。即使在核武器时代的全球化期间,任何强调平均主义而不是极端主义的中国的表现绝对不会是“中国威胁”的证明(丁,2006 p86)。

3.案例研究 - 孔子学院

第一届孔子学院会议于2006年在北京举行,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赖和不可分割的事实。汉语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它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传递给后代。新中国的对外汉语事业开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也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作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新途径、新亮点的孔子学院诞生于2004年。2004年11月21日,中国在境外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在亚洲的韩国汉城正式开办[1]. 2004年11月17日,中美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签署协议,双方共同建设美国第一所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2];2005年2月18日,歐洲首个孔子学院——北欧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成立[5];2005 年5 月20 日,中国在澳大利亚创建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在西澳大利亚大学揭牌;2005年12月2日,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在肯尼亚内罗毕大学诞生……截至2010年10月,各国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3]。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组织和系统地促进海外华人,传播中华文化。孔子学院是一个新兴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开创了许多讨论,成为热门话题。它的名字孔子学院和灵活的学校运作模式,闪电的分配速度,国际媒体的覆盖面和研究机构的评论,已经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孔子学院已经存在了短短的几年,但是孔子学院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世界的关注,似乎超出了它作为“语言学校”的地位。“(戴,2013)。

美国《新闻周刊》曾经评论说,通过孔子学院的建设向中国介绍世界是一个好主意,为建立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作出了贡献。 “华尔街日报”评论说:“中国语言促进战略是辉煌的,它有助于深化外国对中国的了解,也是建立在世界上的最佳途径。”战舰迫使其他人投降,让他们了解你的语言,可以让你成为朋友。“

结语:文化被视为软实力投射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外交被广泛认为是一国对另一国的影响。文化交流可以看作是实现国家和政治目标的平台。今天,中国特色的“软实力”是以当代中国文化为基础的。

文化外交作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组成部分,极大提高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其也以卓越的文化理念和在其影响下形成的外交政策一直活跃在世界舞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历来就十分重视文化外交工作,我们利用不同形式的文化外交活动为国家间关系营造出了友好和睦的气氛,为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树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创造出了巨大的成就,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身影出现的越来越多,说话的分量也越来越重,更使中国在政治经济等其他方面的进步进一步,也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当中国文化外交的形式、內容、参与和运行机制、效果与评价体制逐步定型后,加上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外交政策,为实现我们文化外交的固定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个模式是否完整一方面取决于各项文化外交工作是否得到了合适的开展和以及是否运行科学。刘遵义强调,以“情感与兴趣”为核心的软实力预测,对应于古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德服人”为胜者。从这个角度来看,软实力的概念是儒家思想最突出的传统之一,一种嵌入古代中国哲学的实践 - “汝”,这意味着“温柔”和“持久”(De,Bary. 1999,第41页)。

2004年,孔子学院的建立成为了中国文化外交模式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不仅有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的表层功能,还有外交战略的深层意义。在不到十年的光阴中,孔子学院由少变多、由小变强。在雨后春笋般的建设过程中,孔子学院也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其中有许多是“技术性”的问题,同时也有不少是来自体制机制层面的制度性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出现在孔子学院,也同样常见于其它文化外交项目。解决这些孔子学院作为提升国际地位的最有特色的方式,脱颖而出,肩负起责任,不能否认中国软实力繁荣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效益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汉城挂牌http://.cn/GB/guoji/1031/3003696.html

[2] 中美人士为“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揭幕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4-11/19/content_2235779.htm

[3] 吕大使出席北欧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挂牌仪式http:///chn/pds/wjdt/zwbd/t440077.htm

[4] 关于孔子学院/课堂http:///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程瑛.国家汉语战略浮出水面:汉语正改变世界大脑田嘹望东方周刊,2004—12—18.

【5】郑园园,刈水明文化部长孙家正谈夸年我国对外文化交流I作【N】人民日报,2004—12—20.

【6】戴蓉.《孔子学院与中国语言文化外交》,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04.

【7】D,Bandurski. Hitting hard with “soft power”: China explores macro-measures to bolster its global cultural prows.

【8】Hwang Kwang-Kuo, “Face and Favor: The Chinese Power Game”,American Journal ofSociology, Vol. 92, No. 4 (1987), p. 950.

【9】Wu,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Diplomacy. 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Vol.26,No.2Jun.2010. Beijing.

推荐访问:中国文化 外交 儒家思想 实力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