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以夷制夷”外交策略探析

【摘 要】政府利益维护是李鸿章“以夷制夷”外交策略实施的基本目的,实施对象则以对中国施加欺凌和侵略的各国列强及联盟。而此外交政策的实施因为晚清各时期政府统治的腐败和国力的衰亡,最终走向失败。

【关键词】李鸿章;“以夷制夷”;晚清

梁启超在李鸿章刚过世时发表的《李鸿章传中》提到:“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舞台上,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历史世上的一大人物,无可疑也。”清政府的外交权利由李鸿章掌控的时间长达三十年,在此期间,政府外交政策已经在结合了李鸿章个人思想理论及其他前辈们的外交经验,综合当时国内、国际的主流趋势,逐步总结后制定了“和戎外交”、“实力外交”和“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

在这三种外交政策中,李鸿章作为纵览史书的晚清重臣,最为推崇的就是“以夷制夷”,当面临强敌如林的状况时,利用其侵略利益分歧,采取远交近攻连横合纵的办法,让其彼此形成互相对立、互相牵制的局面,以达到中外皆安的政治平衡。此时,外国列强正读晚清政府进行粗暴的侵略和欺辱,这也是巩固“以夷制夷”外交政策地位的环境需求。侵略中国的列强看似为一个组合体,然而暗地里还是被个体利益争夺的矛盾存在,李鸿章心中很清楚若能够将这一弊端加以充分利用,那么就能使得中国在处于外交弱势的情况下,保证其自身利益。以中国国情为出发点是“以夷制夷”外交政策推行的基础,李鸿章很好的利用了列强之间的利益矛盾,并为中国外交积极地寻求有效途径。

该策略的成功实施是在日本第一次侵略朝鲜时期实现的,日本海陆军队在1876年驶进朝鲜附近海域,以武力威胁迫使朝鲜签下《江华条约》,自此以后,日本势力向朝鲜展开全面渗透,同时针对朝鲜宗主权问题与清政府开展了激烈争夺。这样严峻的历史时刻,李鸿章开放了朝鲜与欧洲诸多国家的通商,在欧洲列强进入了朝鲜以后,再运用巧妙的外交手段让欧洲列强承认朝鲜隶属于中国的事实,此时日本不止要与中国争夺朝鲜的宗主权,更需要警惕欧洲列强的入侵势力,相比较而言,日本对于后者的担心远超与前者,进而逐步放弃了对朝鲜宗主权的争夺,承认了中国宗主国的主权地位。

甲午战争的爆发使得李鸿章“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饱尝了挫折和失败,中日两国在19世纪90年代因朝鲜问题所产生的矛盾日益激化,当时有识之士联合民众要求清政府要直视日本的直面挑衅并积极备战,而李鸿章认为在军事力量和综合实力方面,我国处于弱势,应该采取避战求和的外交方法。“以夷制夷”中所提倡的外交观念在此时驱使政府乞求欧洲列强能够出面调停战争,并借此力量来胁迫日本从朝鲜赴京领域撤回。慈禧太后作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既惧怕日本武力的威胁,又忙碌于自己的六十寿庆,因此一心求和,对李鸿章的求和主张给予支持。而后李鸿章积极奔走于英、俄之间,他认为俄国处于维护本国利益并称霸远东的想法之中,一定会警惕日本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侵略行为,在这种利害冲突的环境中,李鸿章希望能够“联俄制日”,所以请求俄国能够出面战争调停。虽然俄国政府当下应承了李鸿章会劝告日本撤兵,并且保证若日本不予理睬,则采取武力压服。李鸿章将自己的全部希望放在了这些空头许诺上,因此完全没有战守备战的想法。而俄国方面却害怕打压日本的行径会迫使日本“投入”英国的“怀抱”,便转变策略去讨好日本,不仅在表面上不做调停准备,还暗地里向日本的侵略行为表示支持,想從中分得一杯羹。这一希望破灭后,李鸿章又将调停的希望寄托在了英国政府上,然而英国为了扩张自己在远东的势力,并遏制俄国在东北亚的势力扩张,也极力拉拢日本。同俄国一样,英国也只做表面功夫应付一下李鸿章,而暗地里也怂恿并支持日本的对华侵略。

战前李鸿章一心希望只要达成了战争调停的协议,中国清政府的政权还能够有所保留,并维持下去,然而在此周旋的期间,不仅连续性地上当受骗,而且错失了最佳的战前守城准备的时机,太过于迷信“以夷制夷”外交政策的应用效果,进而将驻朝清军推向了危险的被动地位,这是导致后期清军遭受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在1894年7月25号凌晨,日本军队对清军的运兵船开展了突袭,挑发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一战争的爆发既说明了“调停”游说的失败,也表明了“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走向了消亡。外交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李鸿章没有认清列强侵略的本质所在,他们的目的在于实现本国在华利益的最大化,并不会将中国的自身利益考虑在内。也就是说,“以夷制夷”外交策略的实施应该建立于列强在华利益争夺的基础之上,当其利益得到顺应时,外交策略自然会起到作用,反其道而行之,则会走向灭亡。这一历史教训也足以证明,弱国无外交的事实。

参考文献

[1] 赵广,李静.卖国还是误国——李鸿章外交政策浅析[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2011(03).

[2] 李玉胜.李鸿章外交思想社会动因新探[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3] 王义全,刘刚.试论李鸿章“以夷制夷”的外交思想[J].科技信息,2010(22).

推荐访问:以夷制夷 探析 外交 策略 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