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或者出发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近年来我对“文学皖军”的创作持以热切关注。潘军就是其中一位。1957年出生的他,在小说、散文、话剧、影视等方面均有建树,迄今创作有近千万字作品。若以1982年在《青年文学》创刊号发表小说处女作《拉大提琴的人》(发表时更名为《啊!大提琴》)算起,他的创作活动至今年(2012年)整整30年。

纵观这30年,潘军不断给文坛(不仅仅是文坛)带来许多“意外”。譬如,据说他早年在机关开会时竟戴着墨镜叼着香烟,发起言来又滔滔不绝;1992年,一纸辞职信南下“淘金”,金没淘到多少,却淘回一大批南方系列小说,如《海口日记》、《关系》、《对门·对面》等;至今不加入中国作协,也不评职称,独来独往,自称“我只交朋友,不入队伍”;认为一个作家最重要的品质是立场,“一个职业作家的野心应该局限在一张纸上,而不是到纸以外去寻求什么”,并声称“最好的感觉是说不”等等,“狂妄”溢于言表。但是,潘军又不断给读者带来“惊喜”,尤其是在先锋小说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如他的长篇小说《风》第一次将先锋叙事实验引入长篇,《独白与手势》三部曲将图画引入小说,并成为文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瞳》又让死去两千多年的项羽复活,且自诩是个诗人,作品名列当年“当代中国文学排行榜”榜首;长篇小说《死刑报告》是“全球首部近距离探讨死刑问题的华文小说”,英国著名文学代理机构托比·伊迪公司(Toby Eady Associates)目前已取得潘军的授权,正策划将其推向全球十八种语言出版……另外,潘军还打破了当代文学期刊的出版惯例,创造了几个“第一”:1999年《作家》杂志破例连载长篇小说《独白与手势》第一部《白》;2000年《北京文学》复刊后破例发表话剧《地下》(上一次为1961年吴晗的剧本《海瑞罢官》);2005年《江南》杂志破例发表话剧《重瞳——霸王自叙》,同年《芙蓉》杂志也破例发表其京剧剧本《江山美人》,等等。这些又让我们又看到一个孜孜的探索者潘军的身影。

到目前为止,潘军在创作大致经历了三次转型。第一次在1987年,发表了具有转折意义的中篇小说《白色沙龙》,其后的《悬念》、《南方的情绪》、《流动的沙滩》、《蓝堡》等中短篇小说,以变幻莫测的叙事技巧和抒情风格引起文坛瞩目,与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人一起被视为是继马原、洪峰之后的先锋小说的代表人物,尤其是长篇小说《风》,牢牢地奠定了他在先锋小说中的中坚地位。就在他风头正劲之时他却停笔“下海”,暂告文坛。第二次转型在1996年,在经历了商海沉浮和人生漂泊之后,以一篇中篇小说《结束的地方》重新操觚,在随后五六年时间里发表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40余部,许多作品被《新华文摘》、《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转载。这一次转型,潘军从“圈内”开始走向“民间”。许多作品反响强烈,如长篇小说《独白与手势》(白、蓝、红)三部曲、《死刑报告》,中短篇小说如《对门·对面》、《海口日记》、《关系》、《重瞳》、《合同婚姻》等,2000年集中出版个人著作16本,被当年出版界惊呼是个“奇迹”。正当作家小说创作达到一个高峰之际,潘军又“抽身而退”,将主要精力投身于话剧与影视创作,这便有了第三次转型,时间大约在2004年前后。在这两个领域内潘军也左右逢源,成绩斐然。话剧《合同婚姻》在北京人艺、哈尔滨话剧院以及美国华盛顿演出;《重瞳——霸王自叙》(后更名为《霸王歌行》)则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在北京历年上演,同时在上海、深圳、南京、济南等地巡演,并远赴埃及、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地参加演出并获奖。与此同时,他又再次“触电”(潘军最早“触电”可追溯到1981年根据自己话剧《前哨》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该剧后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段播出),尤其是集编导演于一身的“谍战三部曲”(《五号特工组》、《海狼行动》、《惊天阴谋》)更让他过足了“电”瘾,之后又执导了《康百万》(后更名为《河洛康家》)、《粉墨》(后更名为《永远的母亲》)等剧作。但是,对于第三次转型,有读者提出批评,认为作为“作家的潘军何时浮出水面”?这种发问无疑是警醒和令人深思的。

另外潘军还创作有大量散文随笔,目前已出版这类文集5部。今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潘军文集》,分为小说、散文随笔、话剧、戏曲以及电影剧本等共十卷,可以说这套文集基本上概括了潘军这30年来创作的主要风貌。

潘军的研究紧跟其创作。纵览这30年间的潘军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8到1994年。主要是对潘军长篇小说的研究。最早评论文章是1988年陈辽、唐先田二位先生对潘军长篇小说《日晕》的评论。此外,陈晓明、鲁枢元、吴义勤等批评家此期都有专文论述潘军作品,尤其是1994年第2期《当代作家评论》“潘军评论小辑”对长篇小说《风》的评论,影响甚大。此阶段虽然是早期研究,但一些文章观点成熟,见解精辟,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诸多研究。第二阶段在2000年至2005年。此阶段,出现了一次研究高潮,评论家之多、论文质量之高,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小说评论》、《安徽大学学报》、《江淮论坛》、《北京文学》、《作家》、《时代文学》、《安徽文学》等期刊都开辟有潘军作品评论专辑。此期有专题硕士论文出现。第三阶段从2006年至今。此阶段为纵深期,每年都有相关评论出现,但就论文总体质量而言,不及前两个阶段。纵观这30年间潘军研究的成果,总体上不尽人意,发表的专业论文仅有60余篇,另有硕士论文6篇,资料汇编2种,访谈录2部,部分硕士、博士论文中有专章(节)论及,还有一些报刊的零散论述。在庆祝潘军文学创作30年之际,对有关他的研究成果作爬梳剔抉,也是一件必要的和有意义的事情。总体而言,这30年来的潘军研究大致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小说内容和主题的研究、关于小说先锋特质的研究、对《风》等单篇作品的争鸣与探讨等。

城市与乡村、历史与现实、漂泊与宿命等几个方面,是潘军小说的主要书写对象或主题,自然也就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

推荐访问:出发 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