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融合背景下淮安市运动健康产业市场调研及培育对策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淮安具有独特的气候地理区位优势,常冠以“生态旅游型”城市,近些年来淮安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市民对运动健康认知程度和需求逐年提升,且每年淮安境内承办多种国际、国内重要体育运动赛事,城市“运动”影响力逐步提高。本课题调研淮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地理区位优势、运动健康产业市场现状及市民运动健康服务需求等方面,提出运动健康产业发展市场的发展措施和培育对策。

关键词:体医融合;淮安市;运动健康产业;培育对策

一、研究背景

运动健康产业作为健康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其涉及领域广阔,内涵丰富,且具有产业“生态”共生的特点,也必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健康服务业是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引领发展的行业,运动健康产业作为健康服务业中的分支,其发展对社会经济状况与居民消费水平要求较高,产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且发展区域以大中城市为主。《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于2013年10月颁发,积极鼓励支持发展缓慢的健康服务产业,实现健康服务产业总规模达8亿元的目标,满足群众对健康服务产业的基本需求[1][2]。

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活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运动健康在全民健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鲍明晓等[3]从助推经济增长的特征方面,对运动健康产业进行界定,主要包含营或生产运动科学指导、运动健康产品、附属运动健康服务三方面,并且将运动健康产业称之为可以提升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系统化的健康服务产业。刘铁刚等[4]认为,运动健康产业的起步是良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表现,社会资源与整体经济水平对运动健康产业影响较大,它们直接影响居民对有偿服务的态度、体育运动的参与度。运动健康产业能否在一个城市起步,需要了解该产业在该地区所面临的机遇和困难[5]。陈松[6]则从运动健康产业开发为切入点,认为运动健康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具体措施是重点,实现惠利于民、拉动消费是促进运动健康产业开发的首要原则。

运动健康产业是以多元化发展理念为指导,并非仅限于健身产业与运动器材加工产业,它的产品覆盖面以人体健康为基本点的互联网+健康、运动生理、运动营养、运动心理、运动康复等多种产品。常先坤等[7]从科学性内涵认知出发,结合融入茶饮的运动健康产业具体发展背景理解,茶饮与运动健康产业之间的发展关系分析,探讨了茶饮在运动健康产业中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刘洪富等[8]基于时代网络科技背景下运动健康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为采用“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化可穿戴设备、健康助手软件、网络健康信息平台等都将成为未来产业布局的方向。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文化风俗、饮食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运动健康产业开发需充分顾及区域特点,做好前期的调研,最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案。

二、提出问题

淮安是苏北重要的中心城市,近年來城市综合实力逐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不仅仅是硬件的堆积,更多的是城市文化科技软实力的支撑,淮安一直以来给外人的印象是绿色生态、宜居养生、健康慢节奏的城市,因此,在科学运动与运动促进健康方面应积极探索和指引,城市名片中不应缺少“运动健康型”标签。

推进运动健康产业发展,提升淮安市全民健身参与水平,不仅可以提高居民健康,提升生活质量,降低患病风险,还可以降低政府医保开支,带动相关低碳绿色健康产业的联动发展。

淮安市区位优势明显,地理环境、气候、文化风俗、生活习惯等均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何将这些特点转化为运动健康产业开发的优势,需相关研究人员、政府工作人员重点调研,对具体运动健康产业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育对策,并制订“健康中国”背景下淮安市运动健康产业开发试点规划。

三、分析问题

(一)经济形势及相关政策对运动健康产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40周年,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近些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范围内经济不景气,在这种国际经济形势背景下,推进产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另外大数据云计算时代形势下,江苏省“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指导下,运动健康产业必将成为省内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也将依托于智能制造业,绿色、健康、智能、大数据、可视化可能会成为未来运动健康产业的趋势。

(二)先进城市的发展情况与经验

张凯[5]调研辽宁省运动健康产业特点,认为辽宁省运动健康产业发展空间扩大,各类运动健康产品与产业全面进驻,运动健康服务不断增加,这得益于辽宁省逐步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市经济产业发展的前沿区域,运动健康产业的发展较好,这与其城市“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以及文明、高度发达、时尚的城市特点有关,另外绿色生态宜居的城市建设规划特点也为运动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4]。青岛作为沿海城市蕴含着众多有利于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居民对运动健康服务的需求旺盛,居民消费特点在逐渐改变,消费意愿逐渐转向了无形的运动健康服务业。

先进城市的经验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也并非这些城市所有区域,如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相对较好。城市建设规划中融合了运动元素,“运动健康”在这些城市规划建设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城市规划建设中包含运动健身步道、运动公园、体育文化长廊、小区运动健身器材布置等内容。

(三)淮安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对运动健康产业的影响

调研淮安市2011—2017年区域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出、居民收入情况、运动健康消费特点、健康行为习惯等,以及淮安市居民对新兴运动健康产业的了解情况,居民对有偿健康服务的消费意愿。

根据淮安市统计局数据,本调研提取了2011—2017年淮安市社会总产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与地区生产总值数据。由图1及表1可知:2011—2017年淮安市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GDP(区域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均具高速发展的势头;但是,相较于GDP,社会总产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年均增长速度更快,地区生产总值年均52.3%的速度增长,而社会总产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年均增长速度高达61.6%;2014年与2016年社会总产出(文化、体育和娱乐产业)增长速度大幅超过其他年份。

侧面反映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在淮安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活跃地位,也是供给侧改革政策下国家所提倡的发展绿色健康产业;运动健康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一部分,在近些年来也迎来了快速发展,例如,截止2017年淮安市注册可查询健身俱乐部达96家,而这一数值在2012年仅为34家。

(四)淮安市相关运动场地与设施配置情况

淮安市相关健身场地与设施配置主要以政府引导和支持的形式进行,另外也包括相关企业对社区的公益赞助以及房地产规划设计要求。目前运动健康产业的资金主要还是以政府投入公共体育服务为主,相关企业投资较少,回报率是企业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说明目前淮安市社会经济水平相对发达城市存在较大差距,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健康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同样也影响着运动健康产业的发展。

四、培育对策及解决措施

(一)贴好“运动健康型城市”标签

淮安市具有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区位优势,位于中国气候“秦岭-淮河”分界线上,文化、风俗、饮食均具有南北融合的特点,古往今来也是文人墨客所赏游称颂之地,近些年来淮安在重点打造“旅游型城市”。笔者认为,淮安市旅游景点众多,且多数已修建健身步道和配置相关健身设施,另外淮安市近些年来持续举办重要的体育赛事——“国际户外运动挑战赛”、“国际智力运动会”、“清江浦国际马拉松”、“洪泽国际马拉松”……,这些均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在拉动城市消费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旅游型”+“运动健康型”标签应同时宣传,“运动健康型城市”的标签不仅能提升市民对运动健康的认知,还可促进运动健康产业的发展,推动绿色健康型消费经济发展。

(二)基于“互联网+”技术,建立运动健康服务平台,提高居民参与意识

网络科技时代的今天,“互联网+”技术为普通大众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如何将这种技术应用于运动健康产业的发展,如何做成运动健康产业的网络服务平台,将成为运动健康产业推广的关键。通过网络建立大众基本信息库,录入基本信息,提供关于个人相关的健康问卷调查。相关运动健康功能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科學的健身指导,针对不同需求的居民需求提供不同的运动处方,另外,通过“互联网+”技术还可对参与人群进行纵向跟踪,观察不同时间段运动干预效果,综合分析身体机能状况与疾病症状,给出相应的诊疗建议。运动健康服务平台的运行是惠及淮安百姓的重要举措,也是一个共享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推动淮安市运动健康产业发展。

(三)打造运动健康服务业的专业人才队伍

近些年来,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展开人才争夺战,人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发展某一产业需吸引该产业领域高技术人才,同样运动健康产业也需专业技术人才,补齐人才缺口是运动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淮安市需要大批高素质运动健康专业技术人才,人才的安置与待遇需相关政府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另外,在培养和建设运动健康人才队伍的同时,更应注重引进人才的质量。

(四)采取“产、学、研”结合发展机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依托于淮安市运动科研与高校医院的力量和人才优势,鼓励本土创业,创办淮安市运动健康研究基地,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产、学、研”结合发展模式是高技术产业的助推剂,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它不仅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独特优势,另外在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市场影响力、协同促进运动健康产业发展方面均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Z].国发[2013]40号,2013-9-28.

[2]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 (32):5-20.

[3]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4]刘铁钢,崔延武,谭思洁.天津滨海新区运动健康产业需求与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 (4):31-34.

[5]张凯.辽宁省运动健康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7,13 (2):189-192.

[6]陈松.辽宁省运动健康服务产业开发原则及措施[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2:69-72.

[7]常先坤,谢敏.茶饮在运动健康产业的发展和展望[J].福建茶叶,2018,2:35-36.

[8]刘洪富,刘忠民.“互联网+”时代下运动健康的研究[J].运动,2016,11 (149):3-4.

推荐访问:淮安市 市场调研 培育 融合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