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走转改”,努力提高党报舆论引导能力

党报必须增强权威性,提高引导力,才能巩固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做到这一点,党报工作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了解改革发展的关键点,抓住党委政府重视和人民群众关注的交汇点,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2011年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实践,是根治新闻界浮躁低俗之风的良药,更是提升党的新闻工作质量,增强主流舆论传播力、影响力、吸引力,巩固和壮大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的执政水平,实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大战略决策。

自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启动以来,《呼和浩特日报》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出了一批批走基层的精品力作,让人民群众在生动鲜活的报道中,更加喜爱党报,从而更好地聆听党和政府的声音。

“走转改”延伸和拓宽了党报的报道视野

来自基层一线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得到了较多关注。《呼和浩特日报》认识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挑战的有效手段,只有坚持“三贴近”,不断深入基层,进一步创新新闻报道方式,才能做出大量鲜活的、有力度的报道,从而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和竞争力。“值守一天热线电话,甘当一天热线记者,深入一个社区,走进一个乡村,体验一个行业,采写一篇调查稿件,完成一篇体验心得”的“七个一”方案,是本报在实施“走转改”活动中制定的指导细则。截至目前,《呼和浩特日报》刊发“走转改“稿件达900余篇,图片120余幅。通过前一阶段的“走转改”活动,也初步解决了套话、空话、口水话等新闻媒体长期存在的痼疾,促进了本报采编业务建设和传播力建设。

“走转改”开掘了党报的报道深度

“走转改”让党报记者更多、更广、更深地接触现实,深入了解社会实践和群众生活,深入思考党报责任和时代命题,这使得新闻报道更有深度,更富有生命力。“走转改”的实施,通过采撷基层一线的无数朵“浪花”,折射出时代的变革,党报因此散发出特有的魅力。长期以来,《呼和浩特日报》鼓励编辑记者多深入基层采访、多在基层开展调研活动。此次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基层联系点制度。在原有基层联系点的基础上,统一进行分工布点,在全市9个旗县区各建了一至两个基层联系点,并进一步密切了各委办局的联系。2011年和2012年春节期间,本报开设了《记者走基层》专栏,共发稿50余篇。党的十八大召开前期,开设了《喜迎十八大·记者走基层看变化》栏目,共刊发稿件近30篇。

“走转改”提高了党报的报道成效

“走转改”活动实施以来,呼和浩特日报社广大采编人员积极响应,把“走转改”与首府建设主题宣传报道相结合,用心走基层,用情转作风,用功改文风,推出了一大批精品报道。2012年,呼和浩特市委把工业经济、项目经济、总部经济作为全市的经济工作中心,日报为了配合市委的这一中心工作,先期策划了“首府工业经济纵深行”系列报道,共分“综述篇”、“走基层·重要项目巡礼”、“走基层·工业园区观察”、“旗县区一把手访谈”、“重要企业负责人专访”五个篇章,刊发约50篇稿件,得到了市委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笔下才会有多少精品。 “走基层,才能知道‘依靠谁’;转作风,才能知道‘我是谁’;改文风,才能知道‘为了谁’。”只有接地气、俯下身,才能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行调研采访,才能用群众语言做好贴近工作,深入反映新闻事实、传播党的声音,才能不断增强服务大局和舆论引导的能力。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日报)

责任编辑:白洁

推荐访问:党报 努力提高 舆论 引导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