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和谐校园建设的育人路径研究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良性循环,利用高校知识密集的优势,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服务作用。实践中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1 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1.1 和谐校园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础。和谐校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重要基础。作为传播知识、培育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高校,汇集了许多高素质的精英人才,高校的和谐,对社会和谐具有很大的影响。高校所处的特殊地位及其肩负的历史使命,也致使和谐校园的创建尤为重要。和谐校园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教职工和学生的生活注入生机和活力,还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心情舒畅,学校的组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从而形成奋发向上、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氛围,从而形成全体教师自觉地为学校发展而努力,珍惜团结和谐的局面,主动维护学校的利益的局面。和谐校园是学术自由、民主法治、包容共济、充满活力、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有机整合与有效利用,是优化的育人氛围和以学生、教师、学校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状态。创建文明向上、求新活跃的和谐校园,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能够提高能力和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水平,能够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创造和谐,推动学校事业发展,营造氛围,开辟空间,实现学校全方位、高层次发展的总体目标。

1.2 丰富文化生活营造和谐氛围。高校教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支主要力量,大力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是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加强学校凝聚力建设的主要指标之一。通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可以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和人文品味,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激发教师投身教学、科研工作的热情。强化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工作氛围,促进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如:定期举办乒乓球、篮球、排球、运动会、健美操比赛等,既能锻炼身体,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又能增强相互间的交流和友谊。又如:组织卡拉OK比赛,歌咏比赛,迎新年联欢会,不仅促进了教师基本素质和修养的提高,还可以使教师的个性与天赋得到张扬。根据当前教师工作节奏加快、负荷增大、组织大型集体活动人员及活动时间受到限制等实际情况,应采取活动内容重心下移,各学院独立开展活动,学校在资金上给予资助,活动时间、场所上给予协调。院系要以丰富多彩的协会活动和文体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种球类、书画、摄影等协会群众性的文体活动,为教师繁重工作之余的必要调节,有益于提高教老师生活质量,促进教教师的全面发展。

高校的院系根据各自的教学实际,组织“青年教师大奖赛”、“计算机技能大赛”等活动,教辅、机关工会可以开展球类、棋类、卡拉OK等比赛节目,为教师搭建展示个人才能的平台,使广大教师在丰富的活动中选择自己的喜好,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同时也极大地激励了各院系开展活动的积极性,达到交流感情、增进了解的目的,使活动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充满活力。在参与各项活动中,达到团结人、教育人、凝聚人,形成和谐团队的目的。通过组织开展丰富有益的文体活动,不仅陶冶了广大教师情操,调节了身心,有助于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学校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进行充满活力的文化环境建设,需不断满足教职工新的需求,积极发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使教师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促进校园建设过程中,高校教师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有所作为。通过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促进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促进高质量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2 现代信息技术

近年来,校园的规模空前扩大,园区建设不仅为师生提供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更能够唤起人们对大学文化景观的重视。事实上,校园环境除了美化环境和提高环境品位,更重要的是环境服务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开发校园,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2.1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在具体设计上,充分研究师生们的日常行为规律,深入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在高校景观设计时将人与景观的互动关系、地域特色的营造等作为重点,改变人与环境间漠然现状。校园景观环境能有效的融入师生们的学习生活中,增强人们的归属感,从而构成社会关系融洽、生态关系调和的景观。高校的校园环境可以凝聚人心、陶冶情操,对担负弘扬中华文化使命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凝聚心志、增强信念的重要作用。

设计者巧妙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出体现出中国景观文化的高尚精神景观。高校景观文化是中国景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大学生文化情操及内涵修养的树立,对培养和塑造人格健全学生很有意义。我国景观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名人与园林山水的例子,历史人物的生动事例都是高校校园景观文化的教育内容,并能起到人格教育的作用。另外,高校校园景观文化中所体现出的美学思想也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建立、完善,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性格,提高他们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为国家培养出高层次人才。

2.2 电在报栏等信息技术的利用能潜移默化教育人。电在报栏、校园山水、校园小品、校园植物的知识教育功能。电在报栏、校园建筑、校园山水、校园小品、校园植物等这些要素都是现实的教学资源,既可作为学生学习和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学校,增加他们的学校情怀,又可作为地理学、建筑学、生态学、园林学、植物学等相关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课的实习基地。这些直观的校园环境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能节约教育经费。具有较高文化含量的高校景观,可以让学生时时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里,净化自己的心灵,减少发生违反日常规范的行为。一片绿草茵茵的草坪或是平静如镜的湖面,给人以恬静、舒适的景观感受,能有效降低人们的烦躁情绪,有效阻止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文化小广场让人感到这是开放式的公共空间,在这种环境气氛下,只要是有一定涵养的人都不会在这里无理取闹、寻衅滋事等。经过精心安排设计的校园文化景观,凝聚设计者的思想,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积极的文化意义。这样的文化景观启发人的思想,净化人的灵魂,激励人的意志,活跃人的思维,使人朝着正确科学的方向发展。例如勉励人生的校园书画展,通过书法的艺术形式吸引学生,让其在欣赏书法绘画艺术的同时,理解和思考文字内容,从而将比较枯燥的说理教育转化为生动的自我学习。通过一定的设计把“美”以环境实体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识到实体美、并理解环境美、进而鉴赏环境美,爱护环境。校园生态环境不仅美化了校园,还为高校师生提供更舒适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更懂得优美环境的可贵,自觉维护和保护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潜移默化的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良性循环,利用高校知识密集的优势,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服务作用。在实践中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建刚.现代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2]张楚廷.大学教育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舒坤尧(1973-),女,硕士研究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师,主要从事大学理论教学研究工作。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育人 路径 和谐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