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育模式凸显活动育人特色

摘要:当前,我国的教育大业正在蓬勃发展,但由于国内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差异,发达地区的教育已经走向了成熟阶段,但相对偏远的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环境处在青黄不接的季节,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模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待引向正规和成熟。研究、探索并推广一套农村中学德育教育模式,一定会为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关键词:德育模式;边缘化发展;心理分析;活动育人;有效措施;德育之路

一、 德育形势一片好,春风化雨滋生长

教育改革是现代教育必经的途径,走出一条适合当前农村教育、利于农村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特色德育之路,乃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虽然我国各地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很大,但教育之花全面开放、成果丰硕。尤其党的十九大精神更是春潮带雨般沐浴着神州大地,教育欣逢盛世,百家争鸣、百花盛开。边远的农村处处阳光明媚,生活再上新台阶,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农民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社会中尊师重教、关爱学生的氛围浓厚,孩子的健康成长得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二、 农村中学德育的现状

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管理普遍流于形式,缺乏切实可行的有力举措,农村孩子的教育环境比起发达城市相差甚远,走的是边缘化发展的道路。就当前来看,农村中学只听从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与家庭、社会的需求不能接轨,依然走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老路子,存在着许多棘手的问题,如孩子的发展不平衡(重知识、轻实践),心理存在严重缺陷(缺少温暖和安全感等),家庭教育漏洞大(重学习、轻关爱、缺乏正面引导等)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农村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却又很棘手的问题。作为农村中学的德育主任,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着手探索、研究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志在建立适合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模式,然后对症下药加以推广,为农村的教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三、 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

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他们身上明显存在着:1. 反抗与依赖的矛盾。从穿衣戴帽到对人对事的看法,反映出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却又依赖父母的经济支持和精神上的理解。2. 闭锁与开放的矛盾。中学生的社会阅历和心理生活逐渐丰富,在封闭自己心理的同时,却又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认为他的情绪体验是獨一无二的。3. 勇敢与怯懦的矛盾。初中生们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不存顾虑,会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果断地采取某种行动,不计后果,却又表现出怯懦的一面,怕承担责任,无法承受较大的挫折和压力。4. 高傲和自卑的矛盾。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会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偶然的成功和失利都会引起他们情绪上的较大波动。以上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得以顺利解决,就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及日常行为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甚至出现较严重的心理及行为偏差,乃至精神疾病。

四、 拓宽德育渠道,凸显活动育人

要适应德育形势的大局,尽早彻底改变农村中学德育的现状及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就必须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改革的力度。我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渗透在特色活动当中,要杜绝简单的说教,要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

1. 统筹规划,统一布署,形成制度。从当地的政府部门到教育部门,要高瞻远瞩,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谋发展。在全县范围内成立相关组织和团队,让“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感恩励志教育宣讲团”的足迹踏遍乡村的每个角落,把“我向革命烈士敬礼”“我为家乡做贡献”活动送进千家万户,大张旗鼓搞好“最美教师”“最美少年”“感动家乡十大人物”评选活动,让浓浓的育人之风在广泛的农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 在全县教育系统内建立“结对帮扶”的制度,学校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引领薄弱学校逐步发展。要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就要改变教育系统评价学校和教管中心的方法,把帮扶对象的发展状况纳入主体学校的评价当中,让成熟的经验得以推广和延伸,让德育教育发展缓慢甚至薄弱的学校和学生受益。

3. 组织教师出外参加各种德育和心理培训,回校后做出学习汇报和实践计划,支持并鼓励教师积极实践,重视过程管理和实践效果,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学校要将先进经验进行整理,逐步开发并形成校本教材,让教师在课堂上和学校的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及时向学生传递育人理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发展奠基。

4. 挖掘人文资源,普及传统文化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就要对学生不间断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经典诵读作为每天必读的一课,定期检验诵读效果,并不时地向全校进行展示;每学期开展一次演讲和感恩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在全校上下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

5.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学校要开设道德和法制讲堂,普及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相关法律常识,向学生传递做人的朴素道理;要利用各种传统节日组织各类特色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孝亲敬长,弘扬爱国精神。通过各种特色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等,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德育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时时创新工作思路,要把培养人、塑造人作为己任,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坚持,才会探索出一套适合农村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之路,开创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良好局面。

作者简介:

万廷威,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糜滩中学。

推荐访问:育人 德育 凸显 特色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