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意花卉绘画欣赏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培养

摘 要:如何让学生喜欢水墨画,并在水墨画欣赏课上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仅有兴趣去学,去欣赏,而且让学生要有一种创作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老师的鼓励下能够大胆地创作。学会欣赏,学会阅读画,读懂画,感悟画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关键词:欣赏 感悟 艺术美想象力 创作能力

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传统的美术教育侧重于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完全忽略了对学生美的启蒙和对想象力的开发。如何让学生了解大众审美标准,树立审美规范,陶冶审美情趣,美术欣赏课是很重要的一个渠道,在将来,每一个学生都会接触到艺术。从某种意义说,如艺术创作能力,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很重要,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并在欣赏过程中培养其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呢?

一、要保证欣赏课题材和内容的经典性与丰富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水平的作品,多做积累,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呤”。因此,在保证课程要求的同时,选择与写意绘画相关的作品做为补充欣赏内容,如写意山水和花鸟等,开阔学生的视野,才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如何选择这些作品呢?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博学,能够站在较高的位置去选择与学生学习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作品,并且对作品之外的人文、历史、轶闻等均要有所了解,这样就能够结合课标的要求,并兼顾学生当前的欣赏水平以及学生的兴趣对作品进行筛选,在学生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1、让学生找作品。教师可以在学生预习与写意绘画内容时,要求学生去搜集与上课有关的相关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可征集学生意见,由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教师进行挑选、归类,并指导学生如何欣赏。例如:在上九年级的第三课《笔情墨意抒胸臆》欣赏潘庆寿的《水云》时,学生对画家笔下的水仙花非常喜欢,当老师问学生为什么喜欢,喜欢它什么时,有的学生说喜欢画家那流畅而润泽的墨线,有的学生说喜欢水仙花的淡雅与清丽,是的,一盆普通水仙花,在画家笔下显得如此风姿绰约,以致看了这幅画后,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这也还是写意花卉表现特征,它造型简练概括,常常在酣畅淋漓的笔墨效果中直抒胸臆,寄寓画家的情感、志趣。使作品的内涵、意蕴和情趣远远超过了画面本身的内容。为了让学生体会一下写意花卉绘画的艺术美,教师可以展示一下相关作品,如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图》,画家以水墨梅花抒清高孤傲之情,清朱耷的《水禽荷石图》,也是画家孤傲性格及人生态度的写照。

2、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教师根据学生好奇心理的心理特征,寻找与作品相关联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有机地串联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欣赏课不应停留在对美术技法的解析上,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同时,结合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作者的轶事,与作品内容相关联的传说故事,上一堂综合美术,历史、文学、地理、民俗知识的美术欣赏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例如:在欣赏上述课时中的明·徐渭的《水墨芭蕉》时,教师在学生观赏后,阐述自己的看法,与学生交流,园中芭蕉是凭空取其硕大的枝干,顶天立地直立于图中央,构图而大胆,水墨淋漓。如果让我们去画,我们如何想象芭蕉叶呢?如何构图呢?激起学生创作欲,同时教师可简介徐渭,他是一个思想革新的画家。徐渭一生坎坷,备受磨难,他将自己的愤懑不平沉浸于创作之中,以发泄其内心的苦痛。他的画以狂草般的得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在意象的花木形象中,着眼于生韵的体现,同时抒发悲愤与历劫不磨的旺盛生命力。

 3、教师可以适当地选择学生的优秀习作,作为补充材料。展示解析学生作品,鼓励学生的自我创作意识,肯定学生从欣赏到进行自我实践的勇气。

二、编制精巧的教学环节,创设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老师。人的兴趣不仅是在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兴趣一旦养成,可以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也是使学生变“压力”为“乐学”的关键。在学术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的每个环节出发,创造兴趣点以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使其“易学、乐学、善学”,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将来都成为艺术家,但求他们能从有价值的艺术中得到启迪,从而感受绘画的艺术美,能够体验到生活与艺术的亲密关系,挖掘自身的艺术创作潜能。要想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学生兴趣,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教学内容要富有情趣,新颖,教学手段要有创造性。例如,教师要想让学生对下节课产生更大兴趣,而且让学生适不及待地想上下一节美术课,不妨先制造悬念,或在上节课结束时布置学生为下节课准备好工具,并用有吸引力的广告话语如“下节将更精彩”等来提醒学生,加上幽默的语言,真诚的表扬等条件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他们的想象力和兴趣,使其由封闭被动接受学式自主动积极探究自我创作的学习方式转变。2.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要求,因势利导。学生在美术课特别是美术欣赏课的学习中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要求,教师及时准确地抓住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理需求,适合进行教育,这样不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的心理也得到健康发展。例如,在欣赏明·徐渭的《水墨芭蕉》时,有的学生就不懂如何欣赏,不知画中的芭蕉到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情感,似乎觉得自己也能画得这样效果,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这幅画,要告诉他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及作者本人的性格、情趣及生活态度。让学生读懂这幅画,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感受作品的艺术美

美术欣赏课中欣赏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工艺绘画实践相互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实践能力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绘画与工艺等美术实践的“外力”达到“彼岸”。可采取这样的方式:1.在欣赏课中适当安排操作活动,强化学生的感受。如在欣赏写意花卉绘画时,可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感受作者的情感,或让学生照着上述提到作品风格,现场发挥一下,并把学生的作品与欣赏的图片作比较,共同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情趣。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入欣赏。(1)在课始时导入欣赏,在写意花卉绘画欣赏课的开始部分安排一些与本课有关的欣赏内容。如写意山水画和工笔花鸟画,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风格内容,引起学生的欣赏兴趣。(2)在实践中穿插欣赏,在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时穿插欣赏,从欣赏帮助练习,从练习促进欣赏。(3)在练习结束时加入欣赏,通过比较,发现自身的优缺点,给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明示发展的方向,诱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刺激学生的想象,因为想象并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在固有的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

四、规范欣赏教学的流程,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要求,美术欣赏课要达到教师的理解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介绍作品的背景与作品内在艺术性与学生情感体验相结合,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对艺术形象的审美感受能力,那么欣赏教学过程也必须有一定的操作流程规范,才能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首先,要形成可操作的欣赏程序,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艺术作品。大致环节为:(1)描述。要求学生仔细观摩、分析作品之后,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描述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学生对感性的材料掌握愈丰富,想象也就愈自由。前人从而也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进行艺术创作时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这个道理。(2)分析。对作品的形式语言进行分析,包括色彩、构图、线条、材料等。如在欣赏造型简练概括的写意绘画时,要知道画家借物抒何情,托物言何志。(3)解释。教师简介作者,并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学生通过对作者背景的了解,可以想象出作者创作的意义。(4)评价。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活动,对作品的总体看法。师生共同评价,活跃学生思维。其次,在这个探流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作品讲授必要的美术术语,以帮助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积累了一事实上的术语后,既能深入地赏析,双能自如地表达欣赏的感受。如欣赏国画时,要讲评一下“意境”的含义,一般认为,意境是作者主观之“意”(思想感情)与现实生活之“境”(生活形象)的辩证统一。感受到作品的意境,也是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作能力的一个重要事件。体验画的“意境”,可以帮助学生感悟画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在欣赏作品同时,教师要注意扣准学生的心态,激励学生反观“自我”来欣赏,引导学生大胆创作。

总之,欣赏课是一个综合的规范的过程,教师的愉快体验会感染到每一位学生,会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断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认真体验生活,众而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推荐访问:写意 中对 想象力 学生进行 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