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摘要】塑造人类的精神和铸造人的灵魂,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任务。现代教育告诉我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教”与“学”相互变换角色的互动关系。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见,“理解、信任、和谐”是教育教学能否成功的三个基本要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

【关键词】教师;学生;和谐;关系

现代化教育模式下,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否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能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那么,究竟如何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师劳动不同于其他劳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作为教育对象的人——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他们是出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教师劳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他们的发展,促进他们从不成熟到成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提供帮助和指导。

爱与关怀是个体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是孩子除了父母以外与他们互动最多,联系最密切,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人;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教师的爱与关怀,是学生所需的爱与关怀的一个重要来源。没有爱,十几年的学校生活是不可想象的。从这个意义看,师爱,是仅次于父母之爱的一种重要情感。

师爱,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师生之间的工作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师生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表现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协调一致,它对教育的效率能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种良好工作关系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制约于老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技能、思想品德和人格力量等。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教师,能有效地控制整个教育过程,协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既不专制又不放纵的工作关系,使双方能在严肃、认真、活泼、友好、合作的气氛下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各自占有不同的位置,履行不同的职责,这种不同的地位和职责,从组织和制度上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作为独立自主的人,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的价值体验;教师通过创造积极地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就会发挥十分显著和独特的作用。

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渊博的知识而不善与学生建立友好,真诚的合作关系的教师,教育教学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正直、高尚、有爱心的教师,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他的言行举止,就被学生模仿;一个受到学生尊重与爱戴的教师,当他给学生提出各种教育要求时,学生更容易接受。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校,班级产生温馨和谐的气氛,奋发向上的生机,使师生的心情欢畅,心理相容,携手并进,使不良思想和行为得以抑止、淡化,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有利于其完善人格的形成。

总之, 只有教师付出了爱和真情,良好地师生关系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坚持漫长过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紧紧围绕“理解、信任、和谐”这三要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和素养,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才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力量,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才能淋漓尽致的得到体现。

推荐访问:浅谈 和谐 关系 教师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