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摘 要 目前,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高校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如何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做出适当调整,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体系。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实验教学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简称HRM)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是综合了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及统计学等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现代新兴管理学科。从构成上看,人力资源管理一般包括六大模块:即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甄选、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及员工关系。根据这六大模块的内容和特点,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更应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的培养。近些年,我国许多高校都增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但在人才培养中,由于不同程度地忽视甚至严重忽视了学校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市场的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如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去,因此出现了人才供需矛盾。用人单位时常抱怨应届毕业生能力不足,有时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企业的培训又很难在短时间内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因此,企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评价不高。

目前,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只注重理论教育,很多学校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寄托于社会实习。然而,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的市场环境下,社会实习中很难要求实习单位保证学生完成一项完整的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管理任务,因此社会实习成为有名无实的形式课程已是不言自喻的事实。在目前这种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应对市场需要,做出教学方式的调整,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实验中,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模拟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大学生应当具备的观察、思考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所授知识与用人单位需求相脱节的问题。①

1 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意义

1.1 深化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的明显优势就是能够深化理论教学,提高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效率,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系统掌握,将各门课程中学到的零散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专业知识体系,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度。

1.2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以及转化程度如何,都将取决于学生是否进行过知识运用的实践以及运用的程度如何。因此,欲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必须要为学生创建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由于前文所述社会大环境原因,在校大学生最有可能实现的实践机会就是对企业环境进行模拟的实验教学,它是理论知识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必经环节。所以,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中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②

1.3 将专业素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定位逐渐随着日益竞争激烈的企业外部环境而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扮演着多重重要角色,不仅要扮演好传统的行政专家和员工关系管理者的角色,还要扮演组织的变革者和企业战略伙伴的角色,即成为企业战略决策的参与者,为企业提供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和系统解决方案。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要有决策层面的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所应具有的决策能力;也要有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行政专家所具备的操作能力,涉及招聘、选拔、培训、绩效、薪酬福利和员工关系处理等;同时还应具有组织战略理解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变革能力、商务谈判技巧及营销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应将以上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作为目标,为满足社会需求及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③

2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体系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体系应包括通识课程的验证性实验、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究性实验、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设计性实验。④如图1。

最终实现:

2.1 验证性实验

所谓验证性实验是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一般都是验证某一门学科范围内的理论,是对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考核,其实验内容及方法比较固定,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完成验证性实验。主要包括计算机、心理学、信息资料采集处理等专项实验。

2.2 探究性实验

2.2.1 单项性实验

单项性实验主要是知识点实验。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有时会遇到一些难以在教室里用传统授课方式解决的关键知识点问题。如: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讲授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时,很难通过口头描述的形式让学生真正理解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重现费斯廷格等人的实验,或者自行设计相关实验在实验室来帮助学生理解态度影响行为的边界条件和行为反作用于态度的情况。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回放实验过程并结合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讲解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最后,可以通过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形式让他们反思实验过程并分析和总结各自的收获。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2.2.2 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包括课程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和学科综合实验三部分。

(1)课程综合实验。课程综合实验有助于将一门课程中学到的所有知识点融会贯通,系统把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一般会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每一模块设置为一门专业课程。即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员工招聘与配置、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及员工关系管理课程。每一门课程都要求学生能全面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各种制度层面、资源层面及运作层面的操作技能。以培训管理课程为例,培训管理工作一般包括:培训制度的建立,如培训激励制度、培训考核制度、培训风险控制制度等;培训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如培训讲师和培训教材的开发、培训场地和设备的确定、培训经费的预算等;培训的具体运作,如培训计划的撰写、培训的组织与控制;培训效果评估,如培训效果调差问卷的设计与统计、培训效益的总结等。同时,作为HR专业人士,还应具备内部培训讲师的工作能力。所以,培训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不仅能胜任培训管理的日常工作,而且还应具备内部培训讲师的能力。

以上课程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全部传授给学生后,便可以通过创设实验情境,进行模拟实验教学。模拟型实验教学包括情景模拟和模拟软件两种形式。员工培训管理模拟实验教学可以采用前者。老师先将企业背景资料展示给大家,请所有学生事先做好制度层面、资源层面、运作层面的工作。实验课上再请学生分别扮演培训专员和受训员工,其余学生做评判。培训结束后,请评判组学生做点评,培训专员对培训结果进行反馈,最后老师可以结合现场录像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实战演练,将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继而转化成实践能力。

(2)专业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应该包括锻炼综合执行能力的业务流程实验(即软件实验),更应该包括锻炼决策能力的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应该从大三下学期开始逐渐安排,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了专业课的学习,急需通过实验及实践环节加深对专业理论课的认识,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执行能力和决策能力。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模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全部流程的操作,可以使学生在掌握日常处理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基础上,重点体会如何通过信息系统将各种业务的数据整合成统一的信息平台,熟练掌握各种业务的处理方法,尤其是在各模块集成应用的前提下,熟悉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模块的工作内容和流程,以及各职能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深化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目的。同时对人力资源管理中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信息集成有较为深刻、直观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通过实验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实际操作技能,为走向相应职场做好铺垫。

对学生决策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开设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实验课程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实验是指通过沙盘模拟,把涉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诸多内容完全展示在沙盘上,使每位学生都能直接参与模拟的企业运作,领悟复杂、抽象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从而使参与者的学习内容既丰富多彩又充满乐趣。学生们将自由组合,成立虚拟公司,在公司中他们分别扮演人力资源部门的不同角色,通过分析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岗位设计与岗位分析、制定人才招聘配套方案与策略、组织实施人才培训策略、人才薪酬策略与绩效考评体系、合理执行劳动关系管理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实验中他们将发现并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不断提升人才与管理人员价值,从而提高公司效益,有效地增强公司竞争实力。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够全方位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实际功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浅入深,从理念灌输到实践操作,从宏观把握到微观分析。他们的策略或许成功,或许失败,但学生就是在这种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技巧,感悟人力资源管理的真谛。

(3)学科综合实验。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是服务于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那么它与企业中营销、技术、采购、设备、生产、品质、仓库、财务等各个环节有怎样的联系?学生往往感到困惑。跨专业的学科综合实验课程能够使学生在仿真的企业运作环境中切身体会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学科综合实验同样应该包括流程类和决策类两方面。一方面通过流程类的企业管理模拟实验,使学生在营销、技术、采购、设备、生产、品质、仓库、财务、人事等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熟悉各职能部门是怎样独立运作,部门之间是怎样相互协调关系的。应该如何有效地把企业作为整体系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条件,进行现代企业管理的运作;另一方面,通过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实验,不但能使学生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提高对企业管理的感性认知和岗位技能,而且还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企业资源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正确的商业决策,合理的商业运营才能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全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3 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主要面向学有余力且有兴趣参与科研实践的个人或团队。学校可以实施教育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也可以自行开展大学生课余研究计划,每个项目配备导师,并制定相应的导师激励政策。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及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创业项目还需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3 建立科学的实验结果评价体系

一般实验课程结束后,教师通常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以对其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但实验报告这种考查方式只能静态地反映实验结果,而实验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无法完全从实验报告中得到体现。因此,实验结果评价体系应该坚持过程检验和结果检验相结合的原则。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结果评价体系应包括三大指标,即实验准备、实验实施、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准备应从对实验内容理解的准确性、实验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等方面考察,这在锻炼决策能力的实验中体现尤其明显。如在沙盘实验和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实验中,实验准备阶段对竞争规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角色分配是否能结合个人所长,对虚拟公司的经营管理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实验实施应从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过程中的独立与合作的协同性、实验中的应变能力、实验时间的把握等方面考察,这些在情景模拟类实验和决策类实验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实验结果分析包括对数据记录是否准确和完备、结果分析是否准确、深刻等方面考察。综合的实验结果评价体系既有效地考察了学生的实验成果,同时也兼顾到了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实际表现。

4 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与社会现实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要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市场需求,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实验课是一座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寻求者”,让他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体验人力资源管理的真谛,成为适应市场需要、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开拓型人才。

注释

① 彭十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以湖南理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3):98-101.

②③罗慧英,张丽平.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1(23):122-124.

④ 杨晋,陈圣飞.经管类学科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156-159.

推荐访问:人力资源管理 实验教学 构建 培养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