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渠道及拓展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渠道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没有充分挖掘渠道资源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效果,也直接制约了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因此,应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的渠道及拓展的问题加以分析,以引起更多的同仁关注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渠道的完善,使高职学生在就业与创业方面能得到更多科学合理的指导。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渠道;拓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8-0069-02

就业与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渠道及其拓展

在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渠道中,一端是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包括课程名称、教学内容及课程教学计划,另一端则是作为课程教学组织者、实施者的教师。相关教育部门只有在就业与创业教育任课教师的选择、教学内容与计划的安排等方面以学生为本位,关怀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关注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实际需求,才能使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渠道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五年制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师资现状

就业与创业教育是一门集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信息学知识并与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任课教师必须深谙我国就业与创业制度及政策,掌握职业心理调适技巧,擅长就业材料制作,懂得创业流程,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讲授技能和创业实践指导能力。

目前,五年制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就业与创业教育的专门师资力量,就业与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专职教师大多是本校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不高,无法适应五年制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

(二)五年制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五年制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各地方做法不一,有些地方将其纳入德育教学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如笔者所在地区即是如此。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布置,江苏省于2009年开始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及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由此拉开了五年制高职德育课程改革的序幕。笔者所在学校五年制高职德育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安排是:一年级第一学期德育课为《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第二学期为《职业道德与法律》;二年级第三学期德育课为《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四学期为《哲学与人生》;三年级第五学期为德育选修课程《心理健康》。按上述课程设置,结合笔者的教学实施情况来看,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渠道仅仅为一年级第一学期的《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和第二学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这是远远不够的。

(三)对就业与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渠道的分析

就业与创业教育不是零散而盲目的一两次培训活动,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职业道德品质的养成训练、择业技巧的学习、创业实务知识的掌握等等,都需要课堂教学渠道的质量保证。无论在教育目标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不能简单地归入德育课程体系,就业与创业教育必须从德育课程设置中分离并独立出来,形成自己完整的一套教学内容与计划。

没有自己完整的一套教学内容与计划,课程设置不合理,会造成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的真正需求被掩盖和弱化,从而影响就业与创业教育教学渠道功能的发挥。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对刚刚从中考失利中走出来的高职一年级新生而言,他们普遍缺乏明确的职业方向,意志消沉,缺乏学习的激情与动力,这个时期的学生特别需要职业目标的引领和职业理想之火的点燃,需要得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指导。而针对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显然脱离了学生的认知与需求实际。本课程中择业信息的获取、成功就业的材料准备、创业方案的市场调查、创业财务知识与营销技巧等知识,对就业与创业意识几乎尚处于空白阶段的学生而言,是绝不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渴求的。而到了高年级即将实习时,在学生亟须得到择业技巧与创业实务知识等方面指导的关键时刻,却又没有这方面的课程教学了。因此,笔者所在地区需要对五年制高职院校目前实施的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与计划做进一步修订,以契合学生的需求,真正使课堂教学渠道对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发挥作用。

从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来看,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需要理论和实践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但五年制高职院校在就业与创业教育这一领域的“双师型”教师却为数很少,大多数从事工作与创业教育的德育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缺乏创业经验或体验,这就导致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仅限于纸上谈兵的教学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极大地影响了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质量。

(四)对就业与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渠道的完善与拓展

对课堂教学渠道加以完善和拓展,需要学校领导部门的宏观决策与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也需要企业和社会的支持。

五年制高职院校因专业的不同而实施不同的人才培养计划,有的专业如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护理专业实行的是“2+2.5+0.5”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计划,即学生入学后,一年级和二年级完成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一部分德育课程的学习,三年级至五年级第一学期在该市第一人民医院东方医院学习各门专业课,五年级第二学期没有进入用人单位的学生回校进行护理专业知识拓展学习。笔者所在的学校,部分专业五年制高职学生则在三年级、四年级进入相关企业进行为期3~6个月的工学交替。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服从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以四年级到企业工学交替的专业为例,笔者认为,在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可以作如表1所示的安排。

通过上述课程设置,将学生不同阶段所渴求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多年一贯制地予以实施,以期获得最佳的指导效果。

在就业与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渠道的另一端,则要大力培养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如果不改变大多由德育教师担任教学的局面,则很难解决就业创业教育纸上谈兵的问题,从而影响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预期效果。根据调查研究,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最好由三类人员组成:第一类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及礼仪、就业与创业心理调适与指导等方面教育的本校教师,主要由具有职业生涯指导资格的专门教师及德育教师、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从业教师担任;第二类是从事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讲座的法律、工商、税务部门、企业、投融资机构的专业人士,以传授就业创业的制度与法律政策、企业登记注册、交纳税费、企业管理、融资贷款等方面的知识与技巧为主;第三类是富有实际就业指导与创业经历并取得成效的成功人士,此类人员丰富的职业指导经验、生动的创业经历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有志于创业的高职生最为欠缺的实践环节,也最需要这些成功人士点拨迷津、传授宝贵经验。当前,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富有实践经验的成功人士尤为匮乏,可从本校优秀毕业生或企业名流中选聘,以切实加强对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指导。

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外渠道及其拓展

(一)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外渠道资源

就业与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赖课堂教学渠道。事实上,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外渠道资源是十分充裕的,如能积极挖掘此类资源,精心设计相关教育活动,会使就业创业教育得到学生更多的认可与喜爱。具体而言,就业与创业教育主要有以下课外渠道资源:(1)学校优秀毕业生资源;(2)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资源;(3)本地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资源;(4)相关职业技能大赛组织者资源;(5)学校实习实训基地资源;(6)校内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其他资源。

(二)对就业与创业教育课外渠道资源的利用

虽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渠道资源利用不够高职院校大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优秀毕业生,漫步校园,或可见历届优秀毕业生的事迹介绍,这说明在对学生就业创业的教育引导方面,学校对优秀毕业生很重视。但是依笔者看来,对优秀毕业生这个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渠道资源,很多学校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对走上社会并在职业岗位上大有作为的优秀毕业生,学校应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深入而广泛的教育宣传。如可以由各系部按自己的专业将该专业往届优秀毕业生的生动事迹制作成册,在新生报到时与学生手册一起发放,人手一册,在入学阶段即对该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目标的引领,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动力。同时,在每年新生入学教育中,由各系部负责联系优秀毕业生来校做报告,以与新生面对面的形式,让这些优秀毕业生向学弟学妹介绍自己职业生涯成长的真实经历,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与目标,树立职业理想,并以自己的行动努力实现。有的学校虽了解与学校所设专业相关的企业情况,但没有进一步与这些企业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无法及时了解企业的用工信息与用人标准,导致这些重要的就业创业教育课外渠道资源无法发挥充分的作用。

虽具备渠道资源利用意识,但缺乏系统的整合利用方案无论是校一级领导还是系部主任书记或学工部门负责人,对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外渠道资源都有着较为明确的利用意识,但是不少单位仍然缺乏系统的整合利用方案。就业与创业教育需要各级领导与职能部门有的放矢地整合课外渠道资源,如针对一年级的新生,可利用学校优秀毕业生资源和校内广播、橱窗、宣传栏等工具,宣传职业岗位明星与创业典型、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计划等等,充分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对二年级的学生,学校则可以利用实训场所资源与相关职业技能大赛组织者资源,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与人才选拔,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三年级的学生更需要得到具体的人事制度与法律法规、创业实务知识的指导,因此,可以利用本地人事、劳动保障资源,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培训与辅导。四年级不少学生将要进行工学交替实习,为五年级的实习做准备,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零距离”的职业岗位训练,此时可充分利用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资源,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的环境教育。综上所述,必须对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外渠道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形成一套系统的教育方案,才能取得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良好效果。

虽注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但对校内就业与创业教育其他资源重视不够在许多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工程都很宏伟,可是往往对校内其他的就业创业教育资源重视不够。学校的后勤集团如食堂、超市、洗浴中心等以及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都可以让学生开展勤工俭学,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经营意识,同时还可以根据创业指导教师的布置,进行校内创业“实战”,成立学生“创业园”。比如,让商贸、财经类专业学生经营承包校内的商铺,或定期召开小型商品交易会和拍卖会;让计算机、汽车与家电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开店设铺,为本校师生提供计算机维修、汽车与家电维修等方面的服务;让餐饮专业的学生开设小型面点店等等,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并提高他们创业的素质与能力。

(三)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外渠道拓展

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外渠道不止上述提到的六种,随着新的社会需求的发展、新专业的出现,在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外渠道方面,必须有不断创新与拓展的意识。高职院校的各级部门与教育工作者都应以学生为本位,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一切为了学生的职业成长,如拓展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协会渠道,开发网上就业与创业教育渠道,建立学校自己的专业指导网站,及时提供相关择业信息,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的调适等等。

时代在飞速发展,就业与创业的领域层出不穷。因此,在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教育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应该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和追求。

参考文献:

[1]杨芳.基于制度创新的学生社团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9).

[2]姚建东.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和实践[J].文教资料,2007,(27).

[3]张惠兰,陈明金.择业与创业——当代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万芬(1969—),女,江苏淮阴人,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列主义公共课及思想政治教育。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推荐访问:拓展 渠道 就业 高职院校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