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最大海军工业


打开文本图片集

俄罗斯舰艇工业是该国国防工业体系中规模最大和知识密集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其在当今世界同行业中所具有的地位甚至可与俄航空航天工业比肩,海军装备大量出口不仅挽救了几乎没有国内订货的船厂外销巨额利润对于技术开发能力的维持更是让俄海军保留了在未来翻身的希望。

近期,俄罗斯《武器市场》杂志载文对今后五年内全球海军装备的市场需求做出分析和展望,该文认为在2009~2013年期间,仅全球海军舰艇的市场需求就将达69艘,总价值约225亿美元,而俄罗斯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军舰出口国,出口量有望达到10艘,总价值62亿美元。

上述美好前景对当今俄罗斯舰船工业显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目前这个国家仅靠其海军自身的装备需求,已经不足以维持其在该领域过于庞大的科研及生产能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防工业而言,强大发计与制造实力本是一种优势,但在需求不足的局面下反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因此大力推动海军装备的出口,不仅有利于俄罗斯对其海军制造业的维持和提高,同时也有利于保持国防技术装备的不断更新与提高。不过俄罗斯舰船业对海外市场的过分依赖也使其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波动,也不利于某些国外需求不足,但对完善自身技术能力起到关键作用的某些顶尖技术的发展。

外贸型海军制造业

众所周知,继承自苏联的俄罗斯船舶科技及工业是该国国防科技和工业体系中规模最大和知识密集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在苏联时代共约170个造船厂和研究机构中有113个归属俄罗斯,数十万计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及技术工人更是该国继承的一笔宝贵财富,其在当今世界同行业中所具有的实力和地位甚至可与俄航空航天工业比肩,具有研制、生产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各类产品的雄厚实力。

然而,苏联的解体使包括俄罗斯舰船制造业在内的俄军工行业一度因陷于经济困境而在与西方同行的竞争面前处于不利境地。同时俄罗斯海军也在相当一段时间在装备更新方面举步惟艰,其主要原因也是资金匮乏。因此对外出口海军装备(舰艇、快艇、潜艇、保障舰船、海军武器、及其它设备、器材等)则成为解决其财政支撑的重要途径。当然,与苏联时代军事装备的出口方式相比,俄罗斯的对外军贸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苏联军事装备的出口大约始于上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往往是以对外军事援助的方式进行的,起初的受援国主要是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欧洲国家以及中国、朝鲜、越南(北越)等。从60~70年代初,苏联开始放宽海军武器的出口限制,由此苏联设计生产的多种海军装备获得了包括非洲、中近东、印度洋区域、亚洲地区乃至中美洲许多国家的定货。包括多型常规潜艇、驱护舰、扫雷舰、猎潜艇、导弹艇、鱼雷艇以及舰用火炮、水雷、鱼雷、导弹甚至无线电导航、通信设备被大量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

虽然其出发点首先都是基于政治需要,商业利益还在其次,但由于苏联在冷战时期既有众多盟国,更有在推行全球争霸战略中获得的势力范围,同时尚处于卖方市场的时代也使军事装备出口相对容易。而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则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俄罗斯海军的订货急剧减少,而且以往的国外传统客户也大幅减少,即使仍然存在的少量潜在客户也因支付能力存在困难而订货寥寥。

为在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对外军贸,俄罗斯成立了被称为“对外经济军品出口联合会”的专门机构,以负责国防技术产品出口的经营和管理工作,而这一机构的成立同时也意味着俄罗斯对外军售政策的重大转变。新背景下,不仅包括海军装备在内的出口成为彻头彻尾的商业行为,而且技术尺度较苏联时期进一步放宽。以至于除弹道导弹核潜艇和技术比较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等最重要的尖端武器外,一些以往从未允许出口的大型先进水面战舰及舰载武器均开始向潜在客户推销。

为了赚取急需的资金,俄方的经营方式也较以往积极和灵活得多,开始根据定货方的要求进行专门设计和改进,以至于一些出口型舰艇及舰载武器的技术水平已经超过俄海军现役装备(当然,俄军由于严重缺乏经费也无力对其舰艇和武备进行更新,同时该举措也是俄为维持海军装备科研、生产能力不得已而为之)。但这并不是说俄罗斯为了换取重要的硬通货而不惜付出安全代价,实际上所有对外出售的最终决定都仍由俄政府把关。其程序是由“对外经济军品出口联合会”先将出售技术和产品的计划上报国防部,并同外交部、军事工业委员会、经贸部、外经部等多个部门进行各种层次的反复协商、审查,一切还将严格按照不损害俄国家安全和保证国家经济利益为标准做最后裁定。

追赶国际隐身潮流

正像人们已经看到的那样,苏联在大型现代化战舰的研制上所独有的设计思维,以及其产品所显示出的强悍战力能够令他们的西方同行感到震慑,这突出表现在舰载作战武器的大型化、大射程、和大威力方面。但随着现代先进探测技术和打击武器性能的不断提高,在未来高技术海战场,任何不具有隐身性能的海军舰船不仅不可能遂行作战任务,而且注定无法生存,而那些俄罗斯急于推销的现成产品在这方面已经落伍。

这并非俄罗斯方面没有意识到海军舰艇隐身技术的重要性,实际上早在苏联时代,其舰艇研究机构于20世纪70~80年代已经开始就该领域的相关技术展开探索和实验,并逐步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最新的产品设计当中。其在此时期设计建造的基洛夫级、光荣级以及现代级等新一代巡洋舰和驱逐舰上均开始采取了部分隐身措施。如主船体舷侧外张和上层建筑外形内倾的外形;在上层建筑的主要部位敷设了数毫米厚的吸波材料;在军舰的主要躁声源设备和舰体之间采取隔振措施;推进器采用低躁声的5叶螺旋桨,球鼻首敷有吸声涂层,能够有效降低舰艇水下噪声并改善声纳工作环境。烟囱内也采用了喷水雾方法,有效拟制其红外辐射强度。

上述措施虽然均有利于提高舰艇的隐身能力,但仍局限于针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具体技术,与西方从舰船总体设计阶段起就将综合隐身性能置于优先研制目标的理念相比无疑是落后了。俄系舰艇传统且略显凌乱的堆砌式布局与西方军舰简洁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稍晚面世的无畏级反潜驱逐舰的设计也反映出苏联海军工业部门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差距。

超级“现代”的尴尬

俄罗斯独立后,其军工机构开始根据市场需求重组,也十分希望对外整体推销更多大型作战舰艇以换取更多硬通货来维持开发及生产能力。在这方面,享有大洋黑洞美誉的基洛级常规潜艇、现代级驱逐舰、以及出口印度海军的克里瓦克级护卫舰一度业绩不凡,并且均能按期交付,表明俄舰船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基本保持正常运转。从1996年起,俄罗斯海军装备出口“全线飘红”,至2006年海军工业的出口额已占俄国防武器出口总收益的35%~40%。这些成绩的取得大部分归功于中国和印度两大买家。中国在1996年率先向俄罗斯订购两般现代级驱逐舰,价值达8亿美元。不久后,中国又向

俄方订购了另外两艘现代级和第三批8艘基洛级潜艇,总价值接近30亿美元。中国的订单不仅救活了一些俄罗斯海军企业,并且刺激了整个产业链的复苏。印度则紧跟中国之后,相继从俄罗斯订购了4艘塔尔瓦级(克里瓦克级改进型)隐身护卫舰,还有“戈尔什科大海军元帅”号航空母舰,仅订货价值超过20亿美元。

然而,随着上述大型装备陆续交付,俄罗斯海军企业继续向老客户兜售整舰的成功率开始降低。实际上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与中国先后签定两批共4艘现代级战舰的合同后,俄相关企业已越来越难以拿出成套的大型水面作战平台来满足技术发展迅速的传统客户。当然早在第二批现代级出口合同的谈判期间,俄方也曾向客户展示了其现代级的好几种不同改进方案。从俄罗斯媒体已经披露的内容来看,上述方案中除目前已知的956EM型外,至少还有好几种基于956EM型的升级版。其中甚至包括一种将后部的9M317防空导弹换成射程更远的SA-N-6型区域舰空导弹的方案。

SA-N-6“里夫”是著名的S-300陆基远程防空导弹系统的海军版,该系统目前仅供俄海军自用,只装备于基洛夫级、光荣级和一艘卡拉级(用于系统实验)巡洋舰上,导弹系统射程超过200公里,采用俄式“左轮”垂直发射装置,呈8X8布置,一个完整单元备弹64枚。“区域防空版”的现代级同时将对雷达火控设备做大幅升级,以使现代级的防空能力达到与光荣级巡洋舰相同或相近的水平。该方案实际上是俄北方设计局早年为苏联海军提供的现代级956U型的翻版。无疑,这一大幅改进方案的设计建造费用不菲。但最终客户选定了相对改进幅度较小且十分实用和交付周期较快的956EM型,并且仅订购了2艘。这曾出乎多方意料之外,然而结合目前该国最新水面舰艇发展的情况来看,显然这一选择是务实的。

在近年来举办的海军装备展会上,俄罗斯北方造船厂和海军部造船厂更争相向中国介绍下一代现代级驱逐舰方案,与目前已有或已推出的成品或设计方案相比,这些方案改动幅度之大,甚至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从俄罗斯的防务展览上展出的方案模型来看,其中一款除去作为现代级最典型特征的左右舷各保持一座4联装3M80重型超声速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和“顶板”相控阵防空雷达外,甚至几乎已经看不出现代级的血统。而另一款改进幅度更大,甚至将反舰武器也改为垂直发射。

上述改进方案一反以往俄式战舰堆砌布局,均采用了当今风行的整体隐身设计。其实俄方早在为印度研制塔尔瓦级护卫舰时已经显示出在此领域取得的技术突破。“隐身版”现代级在隐身设计的主炮位置后方,以及舰尾直升机库前方安装有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从外形看应该是64单元的新型垂发模块。而且由于整体全封闭设计取消了以往现代级两舷密集排列的舷窗,使舰体简洁光顺,再结合俄方本来就驾轻就熟的具体信号隐蔽措施,隐身能力应不逊于西方最新产品。而其桥楼至舰尾的布局似乎更像现代级与无畏级的混合体。以往俄系驱护舰在直升机甲板后还布置舰炮或反潜设备的传统被摈弃,“隐身版”现代级的机库和直升机平台被移至舰尾,这种布局被认为更加合理。近防武器则采用了“卡什坦”弹炮一体系统。

从整体来看,该改进方案在保留了现代级超强制海作战能力的同时,防空能力已出现巨大飞跃,拥有完整的舰队区域防空与本舰抗饱和攻击盾牌。在反潜作战能力方面虽然仍保持原有的反潜直升机、反潜鱼雷和反潜火箭深弹多层手段,但考虑到新型声纳技术及武器系统的不断进步,也应当会有所提高。本方案同时也是已经公开的俄系驱逐舰设计中最为先进的,同时也几乎超越西方现役所有多功能驱逐舰,强大的隐身、反舰、防空与反潜综合作战能力甚至直逼光荣级巡洋舰(受武器出口限制,光荣级550公里级别的反舰能力尚无法企及)。

据俄方宣称,1艘最新型现代级(设计方案)的整体作战能力至少相当于2艘以往型号的现代级加1艘无畏级。但“隐身版”现代级的推销结果并不乐观,北方造船厂负责人瓦切斯拉夫·森切洛夫称:“他们只拿走一些资料,然后很友好地说了声‘谢谢’。”很明显,曾经的买主不仅目光更高,而且事实足以证明,其在现代海军装备的许多领域已经不再需要求助他国。

955“国家重点工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随之成为庞大帝国军事遗产的主要继承国,这包括75%的军队,50%的技术装备,80%的核军力以及70%的军工科研和生产单位。随后一段时期的严重经济困境令俄罗斯军队的采购几乎完全断货,甚至于在整个90年代没有建造完成一艘新舰。海军在90年代前期的国防财政预算中的份额已缩小到10%,即使是到90年代中期也只有16%。

进入普京时代后,俄罗斯经济得到一定恢复和振兴,但对于维持海军装备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并没有产生明显作用,原因是大幅削减后的俄海军装备需求与其舰船业仍过于宏大的实际能力依然脱节。尽管近8年来俄军费已经提升了8倍,但这一数目不仅只及美国军费预算的1/20,也远不足以使俄军装备规模得到明显恢复。因而即使是在经济得到一定复苏期间,俄海军仍然难以得到一直期望的新舰艇。在俄首任总统叶利钦的亲自干预下,早在80年代中期开工的基洛夫级“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最终得以在1998年交付海军,但这仅仅是个例外。当俄罗斯船厂为国外客户持续生产建造大批中型战舰及潜艇时,俄海军的经费仅能支持其接收少量守护级轻型隐身护卫舰(排水量2000吨),更多的经费最终不得不用于维持战略核潜艇这一直接相关国家安全的重要装备。

也由于对海军的多数投入主要被用于在尖端技术密集的核动力潜艇方面,因而俄海军在此领域的装备水平较水面舰队的情况要好一些。出自俄国内的相关报道称,已经建成并正在测试中的2艘新一代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均计划在2012年之前服役。这种代号为“955工程”的核潜艇隐身性能有大幅度提高,艇体表面敷设了厚达150毫米的消声瓦,同时还采用了独特的技术以进一步消除红外特征、磁性特征和尾流特征。艇上装有12枚“布拉瓦”型洲际导弹,射程8000公里,并将安装分导式核弹头。如果该核潜艇在俄太平洋舰队控制的鄂霍次克海发射导弹,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将无法获得必要的预警与反应时间。

俄版濒海战斗舰

尽管遇到困难,但俄罗斯水面舰艇的研发能力是有目共睹的,问题是2000年后无论是国外客户还是俄罗斯海军都少有订单,从而令其只能更多的在各种展会上以模型展品手段证明实力。随着近年来各国对发展濒海战斗舰船的愈加重视,俄罗斯也利用多种海事及防务会展公开了具有俄罗斯风格的濒海战斗舰,如在希腊比雷埃夫斯的波塞冬国际海事展览会上,金刚石设计局展示了军民兼用的“金刚石-80”及“金刚石-100”高速滚装船,其船体具有整体隐身特征,并十分易于安装反舰及防空导弹,具有发展俄式濒海战斗舰的潜力。俄另一家设计单位泽列诺多尔设计局则展示了一种风格新颖,排水量1500吨、速度40节的“法罗斯”滚装船方案,参展单位声称该方案同样可作为濒海战斗舰的改装原型。

俄方也对其曾经长期试验和探索中的1231号440吨水翼潜海导弹快艇方案着力宣传,该艇配备有4枚P-25反舰导弹,既可潜水航行,也可在水面凭借水翼以38节高速航行,隐蔽性大大高于美国的LCS隐身战斗舰,俄方单位声称该项目曾经进行过长期试验,所有技术设计已经完成,具备建造实舰的能力。但影响上述产品外销的最关键因素首先就是它们并未引起俄罗斯海军的兴趣,目前俄海军对水面舰艇的关注点既非大型作战舰艇,也非时髦的濒海战斗舰,而是造价低但具有综合作战能力的轻型护卫舰。

2000吨“世界最先进战斗舰”

在2001年12月,圣彼得堡北方造船厂正式启动了20380型守护级护卫舰首舰“警戒”号的建造工作,20380型护卫舰也因此成了自苏联解体10年来俄造船业为本国海军开工的首种全新舰艇。该型护卫舰由金刚石中央海军设计局设计,采用了包括外形隐身、红外隐身和水声隐身等技术,其最显著特征包括一个封闭式雷达桅杆、较小的雷达反射截面造型以及由复合材料建造的上层结构,外形简洁流畅,具有明显的西方风格。虽然该型护卫舰的排水量不大,但却装备强大的反舰、防空和反潜系统、作战指挥系统、搜索和目标指示系统、通信系统等。包括1门A-190K型100毫米高平两用舰炮、2座“卡什坦”近防系统、2座4联垂直导弹发射装置(可发射8枚Kh-35“天王星”亚音速反舰导弹)、4具PK-10诱饵发射装置、反潜鱼雷、1座可停放卡27型直升机的机库及甲板以及“霞光”ME-02声纳等。

齐备的武器系统使之可遂行各种作战任务,俄方宣称该舰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舰”。20380型首舰“警戒”号已经服役,第二艘“伶俐”号于2003年5月铺设龙骨,第三艘“波基”号也于2006年7月27日下水。按计划,圣彼得堡北方造船厂将建造大约20艘20380型,其中首批3艘可能全部编入波罗的海舰队,随后北方舰队、黑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也都将装备该型舰,届时其将成为俄罗斯海军近海作战的主力。而目前仍在建造中的4500吨级“谢尔盖·戈尔什科夫上将”号护卫舰则是近15年来俄罗斯开工建造的首艘主力水面战舰,该舰被誉为寄托着俄罗斯重振舰船制造业的希望,“谢尔盖·戈尔什科夫上将”号2006年开工,原计划2009年下水,但近期有报道称其下水时间已再度推迟。俄军方计划在今后15~20年内为海军生产至少20艘同级舰。

挥之不去的航母情节

两年前,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在视察太平洋舰队时宣称,俄政府将对海军重新装备,计划在今后10年内逐步用新一代战略核潜艇、多用途潜艇、以及新的护卫舰装备各舰队。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更具体指出,未来俄海军可能会呈现“舰小艇大”的格局,即以各型潜艇构成远洋作战主力,现在水面舰队的核心巡洋舰等重型战舰将被轻型护卫舰取代。这除了经济因素的考虑,也显示俄罗斯海军战略正在发生转变。普京对此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国防战略上,我们不应犯同样的错误……不应以牺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代价来解决军队的建设问题。这是一条耗尽国家资源的死路”。

但重建覆盖全球的远洋舰队仍然是许多俄罗斯人甚至是军、政要人挥之不去的情结和梦想,然而海军的发展始终是必须以雄厚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来支撑的,尤其后者是前者赖以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2008年,俄海军高级将领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在莫斯科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称,俄打算今后拥有总共5~6个航母战斗群。2008年10月11日,总统梅德韦杰夫在视察“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空母舰时也公开表示:建造新型航母是俄海军发展的重要任务,目前已设想未来建造5~6艘航母,并将其平分给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但这一愿望即使最终能够实现,其路程无疑也将会是长期的,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俄罗斯实际上仍然难以向舰船业注入更多资金。

不再依赖中印订单

在金融风暴的背景下,还希望能像上世纪末那样从国际市场大肆掠取订单也很不现实。俄海军装备出口业绩近年来处于下降趋势,不仅连续多年未从中国获得大宗订货,而且与其另一大买主印度间的海军装备合作也出现裂痕,印度已经连续两年向俄罗斯提出索赔要求,主要抱怨塔尔瓦级护卫舰的防空导弹系统故障频频;从俄罗斯购买的潜射导弹射程也无法达到合同规定的220公里,而只有35公里。另一方面,由于俄罗斯以美元贬值为由,一再提高向印度出售“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航母的价格,导致印度极为不满。这艘印度海军寄予厚望的航母服役日期已经被推迟至2010年,比原计划的服役时间推迟了整整两年。

在这种形势下,俄罗斯海军工业试图向除中印以外的其他第三世界市场进军。2007年第三届圣彼得堡国际海军展期间,以往“绝对突出”的印度和中国客户不再那么引人注目了,反倒是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等国更受关注。俄军事分析员卢西亚宁认为,俄海军装备出口即将告别“中印时代”。目前,俄罗斯寄予实现市场新突破的希望首先是轻型水面舰艇和常规潜艇。据报道,在这届展览期间,印度尼西亚海军向俄罗斯一次订购了10艘护卫舰,这些军舰将成为印尼海军未来的骨干。阿尔及利亚、利比亚、阿联酋等国也向俄提出了类似订单。

另外,俄罗斯在2008年成立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潜艇制造集团,将圣彼得堡、北德文斯克和远东共青城的相关造船厂和研究单位整合重组。俄方预测,未来10年间全球可能出现超过200亿美元的潜艇订单,这将为俄罗斯潜艇制造集团确立自己在市场优势地位提供机遇。据估计,如果能够得到足够定单,从而将全部生产线都开动起来,俄罗斯船厂一年至少可以向客户提供50余艘3000吨级的先进常规潜艇,这对于维持海军装备科研和工业能力无疑是相当重要的。

推荐访问:全球最大 海军 工业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