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外训《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①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首次将《工程力学》课程纳入外训课程体系。针对外训学员的特点,进行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改革初步探索。改革围绕在教学形式、教材、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等方面。特别是,在外训课程《工程力学》课程的不同授课环节和内容中尝试问题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旨在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外训  工程力学  教学改革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9(a)-0198-0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engineering mechanics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foreign training in the military academy for the first tim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military cadets,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people-centered. The reform centers on teaching form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In particular, in different teaching links and contents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the question-based teaching method, seminar teaching method and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are tri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 Foreign training; Engineering mechanics; Reform in the teaching; People-centered

1  開设《工程力学》外训课程的背景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和国防实力的增强,我国积极采取灵活务实的军事外交手段来提升国家和军队的国际影响力。对外军事培训既是国家对外政策的组成部分,也是外事活动的重要内容。外训已经成为促进中外军事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外国军队培养高素质的军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军软实力的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我校外训学员培养计划,2019年我校面向外训本科学员开设《工程力学》课程,目的是系统地引导外训学员利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员将工程实际问题提炼成力学问题(即力学建模),从而进行求解的能力。课程同时也为培养高素质、高标准的外训学员奠定专业基础。

2  外训课程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是,作为培训对象的外训学员,有不同于内训学员的特点。一方面,近几年,外训学员的生源状况呈现年轻化、知识化、精英化的特征。他们课堂提问积极,学习兴趣浓厚,主动加班学习成为常态。他们对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有所获是他们的普遍诉求,大多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厚重的使命感。另一方面,由于各国经济水平、宗教文化、军事力量以及选拔方式的不同,同一课堂内的外训学员的知识基础、年龄阅历以及学习目的和意义也存在较大差别。学员现状与按纲施教不适应,需要全方面调整。

二是,根据我校人才培养计划,面向外训学员的工程力学课程使用中文授课。但外训学员来自不同国家,大多用英语交流。使用全中文授课,如何保证教学质量?选用何种教材和辅导教材(中文还是英文)?多媒体课件中英文比例为多少?教学实施过程大到知识框架的组成,小到板书设计要做怎样的调整才能更能适应外方学员?因此,以人为本的教学改革成为提高外训学员教学质量的关键。

3  教学改革与实践

3.1 充分调研,合理确定教学形式和教材

授课之初,充分调研受训学员的语言基础以及培训背景,确定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材。目前,外训学员普遍适用的教学形式包括:(1)英文电子教案与英文讲解辅以少量中文讲解;(2)英文电子教案与中文讲解辅以少量英文讲解;(3)英文附带少量中文的电子教案与英文讲解;(4)中文附带少量英文的电子教案与英文讲解等等。根据学员的汉语程度(如,是否通过HSK四级)、教学要求以及教员语音能力,选择最适合的教学形式,可以是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融合。

教学内容需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教材必须涵盖教学大纲内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选择教材的问题上,一方面要考虑国外教材的优势和特点,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受训学员的学习基础、专业特点和对中文学习的需求程度。

3.2 深入交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与外训学员充分交流与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专业背景、知识储备情况等专业基础。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方法引入课堂,注重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兼顾基础,适度拔高[3-4]。

(1)问题式教学法贯穿课程重难点知识点。

外军学员思维活跃,言谈举止风趣幽默是突出特点。遵循“提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问题式教学法与工程力學课程知识体系中各个重难点知识点能较好的结合,符合教与学的一般规律。如讲授平行力系平衡一节,教员以“塔式起重机的平衡问题”作为切入点。教员还可尝试以“水平钻床的平衡”来抛砖引玉,讲授平面力偶系平衡一节。设问“双股剑与勾践剑交锋,谁更厉害?引导学员进入“材料力学性能”章节的学习。学员带着问题进入理论学习中,目标明确,进行受力分析,运动分析,选材分析等,逐渐把实际问题转变为力学模型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进行这种训练,不但可增强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实际问题与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学员综合能力。同时,抓住外训学员们对中国人文知识更有兴趣的特点,增强课程的信息度。

(2)研讨式教学法辐射力学课程各细枝末节。

外训教学应立足于“传授知识、传播文化、增进友谊”。在工程力学课程中,研讨式教学法能最大程度将此精神贯彻和执行下去。在课程内容中,注意融入:力学趣谈、力学诗话、力学与装备等方方面面的力学知识。这些内容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有益于外训学员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了解力学知识,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性。同时,各国学员立足本国情况对同一问题的讨论,形成“国际化”的结论,意义非凡。具有中国特色的力学问题的提出与讨论,如从唐宋诗词中对力学现象观察和描述的佳句入手,阐述诗情画意和近代力学的发展,有效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提高外训学员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3)案例式教学法攻克部队装备等现实问题。

外训学员多是在本国经过层层选拔出国深造,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因此,他们都迫切希望从国外学习先进军事技术。同时,其军官的职业背景,使得他们对很多基础学科学习都带有职业视角。因而,完成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和材料力学这些篇章后,采用案例式教学法来攻克某一个典型部队装备问题。案例可选自《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等力学辅导书籍,或者由任课教员结合自身部队代职经历、实战演练和科研攻关课题等,选取热点问题,保留主要问题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创设一定的情景,根据问题复杂程度,适当简化,提出问题模型。学员按分组的形式,借助图书、网络等,共同查找资料、分组研究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案例式教学,使学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推演创新能力。

3.3 过程评价,确保考核结果的全面性

为了凸显工程力学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避免外训学员因学前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对本课程评价的影响,故课程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将课程学习中的各类细节融入考核环节中。整个工程力学课程评价包含三部分:(1)课前评价:教学互助平台预习及测试(占20%);(2)课堂基本情况(占40%);(3)期末考核(占40%)。评价阶段贯穿整个授课过程,内容涵盖工程力学课程全部重难点知识点,同时突出信息化教学在学与教中的运用情况(具体考核办法见表1——《工程力学》课程外训学员考核评价表)。考核评价办法较好地了解了学员们对基本力学知识的理解及工程应用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工程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的掌握情况,线上和线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以此评价学生的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和对相关外延知识的学习兴趣。相应的考核方式改革,将课堂表现、课程实验、课后作业、期末测试等纳入课程最终成绩。带动和促进外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削弱期末考试的重要性,增加小测验、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口试等考核方式及其在最终成绩中的比重。

4  结语

总之,面向外训学员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员用英汉双语教授工程力学”的模式,它涉及教材的选择教学的手段和方法选择、考核评估等方面。只有以外训学员为中心,提出适合外训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要求和考核方式,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外训任务。

参考文献

[1] 何奇松.中国军事外交析论[J].现代国际关系,2008(1):50-51.

[2] 郭新宁.试论军事外交的概念,定位及功能[J].外交评论: 外交学院学报,2009,26(3):48-51.

[3] 杨建华,井天军,温渤婴.德国高等院校研讨式教学模式及 其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14-15.

[4] 曲亮生,吴世永,谭学者.军校研讨式教学方法改革评述[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12):71-75.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初探 以人为本 课程 工程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