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提醒自己别成“村外汉”


打开文本图片集

我在农村出生,也在农村读完小学、初中,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加之工作期间也曾多次开展走访、慰问,自认为对农村比较了解。但是,在与群众一次次深入交流后,我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河还是熟悉的河,田还是熟悉的田,麦子还是熟悉的麦子,但感觉自己快要成为“村外汉”了,不熟悉的事情多了起来,不知晓的情况也多了起来。

2017年以来,我先后赴145个村(社区),开展“聚焦富民·走千村访万户”大走访大排查活动。看了很多,问了很多,听了很多,感触也很多。农村是“有血有肉”的。大走访大排查,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农村的“窗户”,架设了服务农民的“桥梁”,提供了研究农业的契机。我们要十分珍惜大走访的机会,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向群众请教、助群众创造,记住乡愁、留住风情,推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三垛镇保安村罗氏沼虾养殖,是一项富民产业,每亩纯收入2500元左右,最好的时候可以达到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000元,年年都有提高。但是,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富营养化问题,形成农业面源污染。如果出台文件禁止群众养殖,或者将虾塘进行复垦,必然会影响众多农民的收入。如果不采取措施,一旦污染严重,会对罗氏沼虾养殖造成致命打击。面对两难,怎么办?不能拍脑袋决策,坐在办公室里谋划工作是不行的。我在和大家交流中,就这一问题逐步形成了一些共识。比如逐步用螃蟹、昂刺鱼、黄金泥鳅等品种替代罗氏沼虾、开展富营养化技术攻关等等。总之,我们要站在农民的角度想问题,在常下基层中寻找到对策和办法,让大家在享受青山绿水的同时踏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汤庄镇友好村年经营性收入超过30万元,基本来自水面发包和收取的服务费。但是,村集体收支难以平衡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农民增收的渠道比较狭窄。在与村“两委”班子聊天过程中,发现谋“过日子”的多,谋“致富经”的少,带头人自身致富的多,带领群众致富的少。一些村党组织书记谈到争取项目、兴办实事,头头是道、如数家珍;说到发展集体经济,思路不清,底气不足。有些同志当了一辈子的村干部,仅靠不高的工资和几亩农田维持家庭开支,村集体发展经济能力不强。聚焦富民,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基层的村组干部率先行动起来,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要求,探索从致富能手、回乡创业能人、退役军人等群众中选拔“带头人”,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为他们鼓劲打气、出谋划策。为此,我们开展了聚焦富民千名镇村干部大培训,转换了大家的理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3年行动计划顺利开展,市镇村三级领办的富民项目逐步落地,高邮的富民之路更加稳健扎实。

龙虬镇龙潭村8组一位70多岁的老妈妈,生病住了两天医院,还没有痊愈,就急匆匆地从乡镇卫生院赶回家。为什么?放不下相依为命、瘫痪在床的40多岁的儿子,担心他身上的疮疖,担心他吃不到饭。像这样的最贫困家庭,我已走访了200户。期间,我感受了一个又一个不幸的家庭,看见了一个又一个无助的眼神。贫困的生活让人触目惊心,无望的未来令人寝食难安。在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党委、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改善生活,摆脱贫困。在深入开展大走访中,我们将全市遴选出来的411户最贫困家庭帮扶工作作为市委领办事项,在普惠制政策“应享尽享、科学享受”的基础上,明确生活照料、医疗救助、教育保障、住房保障、就业创业、人文关爱、司法服务、慰问聚焦等八个方面25条政策,制定实施“一户一策”帮扶方案,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我们还围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明确了免费给药等15项扶持措施。精准帮扶以来,众多企业家、家庭医生、爱心老师、党员干部在伸出援手的同时,也加入到走访的行列,让许多最贫困家庭又见笑容,再闻笑声。高邮这座城市的“温度”也在不断提高之中。

既要村村到户户访,也要有重点常联系。我走访的甘垛镇荷花村1组,共有95户,实际常住户不足1/3,大部分都在外地打工,有的还直接落户在城镇或者外地。除了户户访以外,我们更在一些重点群众上做文章,例如低收入农户、重点上访户、种养大户、致富能手、非公企业负责人。去年5月份以来,无特殊情况,我每周安排半天时间走访村(社区),看便民服务,聊富民增收,访贫困家庭。不仅看到了实情、听到了真话,发现了问题和短板,也为我们思考、探索、推动了一些工作。比如,乡镇项目市级把关、村级项目乡镇把关“两级把关”,校园体育设施对居民适度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双开放”,零散农户集中居住、零散墓穴集中安放“双集中”等,都提供了很多第一手资料。

群众的态度让我印象深刻。他们从最初的惊讶,到后来的无话不谈,再到临别时的依依不舍,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责任,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担子。群众是质朴的,是讲感情、讲道理的。他们对镇村给予的点滴关心,牢记心中,溢于言表,反复夸奖。群众的称赞,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最大动力,也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要带着真心真情,我们的宗旨意识定会增强,工作作风定会改进,服务水平定会提高。

坐在辦公室,我经常回忆走访的点点滴滴。我深切地感到,大走访,不应仅是一次活动,更应是常态化工作。涓涓细流,汇成江海。只要我们坚持走下去,年年做下去,定能让群众更满意,使干群之间、党群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在2017年7月份召开的市委全会上,我向全市人民做出庄严承诺,“一年以内,221个村(社区)全部走到,411户最贫困家庭全部走进”,为全市党员干部大走访带个好头、做个示范。这是我的肺腑之言,说到也一定会做到。

(作者系中共高邮市委书记)

推荐访问:提醒 时刻 村外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