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文本说明及解读]

一、目标要求:

《林黛玉进贾府》为《红楼梦》的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介绍小说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在这一回,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的性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熟悉文本,概括情节,把握人物出场。

(二)从人文观照的角度解读贾宝玉的性格。

(三)贾宝玉性格的现实意义。

二、文本解读:

情节结构和人物出场

(1)主要情节

初进贾府    开端

拜见贾母及众人 发展

初见凤姐    高潮

拜见两位舅父  继续发展

陪贾母晚餐   继续发展

宝黛会面    最高潮

安排起居    结局

(2)整体感知

文本以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用她的视角来描写贾府这个典型环境。首先,在贾府门前黛玉看到了宁、荣二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着“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仆役。这既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了贾府与众不同的威严与显赫。其次,黛玉看到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的贾母住房,以及仆役、丫鬟一大群人物。她还看到了“荣禧堂”中的名贵家具、珍贵字画、古玩;“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这些显示了贾府与别家不同的气派。黛玉还看到了贾府众多的身份、地位各异的人物。

借助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但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的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

(3)人物出场

文本中众多的人物是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见闻来描写的,生活在贾府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形成了他们各自的性格。人物一出场就显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

以王熙凤出场为例: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未写其形,先使闻声”,王熙凤一出场,立刻就引起了林黛玉的特殊感觉,“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林黛玉在前面所看到的,是贾母这位“老祖宗”在这大家族中的威严,所有后辈,包括邢、王二夫人,在“老祖宗”面前,也只能恭恭敬敬、垂手侍立,何况今天还有远客到此,这大家礼仪是失不得的。而这“来者”,在这样的场面里,居然敢如此放肆,并且这“来者”一到,这位“老祖宗”就有了笑容,还开起玩笑来,可见其平日更无拘无束了。

王熙凤的声势非凡的出场,虽然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反映出来的,却深刻地、全面地展现了她泼辣的性格特征,她的出场,成了她整个性格的缩影。

[教学思想描述]

本节课的视角: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把握一个视角,就能开掘出一片艺术的新天地。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我们通常是先简介《红楼梦》头五回的内容;然后重点讲授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概括出人物各自性格特征;最后体会《红楼梦》一书的反封建意义。本课企图通过解读贾宝玉,解读贾宝玉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文关照,来解答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即为什么“留守子女”中的大多数成为问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讨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既能走进文本又能关注现实,不做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一、导入

现在社会上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子女。他们是那些因为父母常年外出务工,而不得不和父母长期分离的孩子。也存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现象:常年在外务工的父母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寄回给子女,尽量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而这些“留守子女”呢?不少厌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而成为“问题学生”。十六大上,“留守子女问题”作为提案写进报告,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留守子女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是社会?是家庭?还是个人?应该怎么解决?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先走进贾府,暂时放下黛玉不表,单从贾宝玉身上探讨一下。

二、解读贾宝玉性格特征

1、播放影片,让同学们先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贾宝玉生活的背景。

——贾宝玉所生活的时代(大环境):中国封建社会。

——贾宝玉所生活的家庭(小环境):中国封建社会的贵族家庭。贾府,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贾宝玉所受的教育:中国封建社会的封建思想。他接受的是封建正统的教育,读的是《四书》《五经》,准备考取功名,以继承贾家显赫的家业。

——贾宝玉和他周围人的关系:贾母,贵族家庭的无上威权者,“自幼”疼爱宝玉;王夫人虽口称“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可疼爱之情溢于言表;周围的姐妹更是“众星捧月”。“虽极憨顽,说在姐妹情中极好的。”

3、贾宝玉得到的关怀。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肯定。

总结:

生活上: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衣食无忧。

教育上:家里有专门的私塾先生。

亲人关怀上:贾母,自幼疼爱,极其溺爱。

王夫人,让众人不要去招惹宝玉,而不是告诉宝玉不要去招惹别人,疼爱之情溢于言表。

众姐妹,“在姊妹情中极好的”,众姐妹也都娇惯他。

4、贾宝玉得到了这么多的关怀,那你认为他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

可能形成观点:(一)快乐 (二)不快乐

5、播放影片,分析不快乐的原因。

(1)他为什么摔玉?

要求人人平等

(2)他是不是真正地厌恶读书?

厌读《四书》,爱读《西厢记》,一种婚姻自由,个性自由的情感追求。

总结:

贾宝玉是一个生活在封建贵族大家庭,享受着丰厚的物质观照,而缺乏正当的符合人性发展的精神观照的少年,在他性格的深处潜藏着一种与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格格不入的因素,这种因素也为他后来叛逆性格的发展埋下了重重的伏笔。

三、现实意义

通过比较,可以说我们的社会现实中也有对当下青少年人文观照的缺失,留守子女身上也有一种类似于宝玉的性格因素。这正是我们党和政府着手解决的问题,比如《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的出台,比如“八荣八耻”思想的提倡,比如城市放开打工子女入学限制的政策的落实……

因此,“留守子女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一定会得到圆满的解决。同时,也希望那些暂时处于留守阶段的孩子,要充分体会党和人民还有亲人对自己的关怀,正确的选择人生道路。

陈胜林,男,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襄樊。

推荐访问:教案 林黛玉 进贾府